一、2020年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是多久?
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七十五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后,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于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予以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不予立案。
對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并在三日以內送達控告人。
第一百七十七條 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依法決定立案的,應當書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執法機關;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依法不予立案的,應當說明理由,并將不予立案通知書送達移送案件的行政執法機關,相應退回案件材料。
立案后偵查的期限沒有規定。 逮捕嫌疑人之后的偵查期限,一般是2個月,特殊情況下經依法批準可以延長1到5個月。
二、公安機關立案的條件
立案的條件是指決定立案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件。它是判明立案決定是否正確的依據。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
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后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并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
(2)法律條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
公安機關只有先立案了才會開展相應的偵查活動,盡管立案的時間有著明確的規定,但是偵查時間就不能一概而論了。因為必須要通過偵查公安機關才能逐步掌握具體的犯罪事實,確認犯罪嫌疑人的具體身份,假如案情非常的簡單,公安機關也有可能很快就破案了,但一些反偵查能力特別強的刑事犯罪活動,就不是那么容易偵查清楚的。
公安立案偵查有期限嗎,什么是立案偵查
立案偵查原則有哪些
公安局立案偵查的期限是多少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子炫耀自己有錢回家途中被搶該怎么辦
2021-02-09環境侵權案件中的關聯性如何證明
2020-12-11房租到期房客不搬走該如何
2021-03-23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保險費交清與本保險合同是否生效
2021-01-29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貨車貨運出險如何理賠
2021-02-08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