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單位名義索要贊助款占為己有應判處何罪
定性應嚴格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對實踐中貪污罪和受賄罪的司法認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以下結合二罪的區別將本案定性做一闡釋:
(一)嚴格把握受賄罪“對向犯”的特征。在受賄罪中,因行為人對其職務的利用是通過“權錢(財)交易”來實現的,所以必須有相對人的介入才能夠實現。而在貪污罪中,行為人對“職務”的利用是直接的,無論是“侵吞、竊取、騙取”中的哪種方式,行為人都不需要他人的介入,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判斷行為是否為對行行為包含兩個方面:其一,客觀方面而言,雙方實施了至少一方被刑法評價為犯罪的行為,行為的起點各自不同,卻到達同一終點;其二,主觀方面而言,行為各方具有實現同一目標的故意,彼此具有意思聯絡。
(二)在主觀方面,行賄人和“索賄人”之間并不存在針對同一目標的故意,行賄人的指向和索賄方趙某某的指向出現了分歧,行賄人的指向是趙某某所在的單位;而索賄人只是以單位為名義索取贊助款,而得到贊助款后仍然有后續行為來完成真實的犯罪目的,其真實指向是自己。
(三)準確認定“財物”的屬性。貪污罪和受賄罪在構成要件中都規定了對“財物”的占有,但二者的財物屬性是不同的。貪污罪的犯罪對象僅限于公共財產;而受賄罪犯罪對象是他人財物。但是貪污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獲取的財物是行為人主管、管理、經營或經手的本單位財物,其所有權歸該單位所有。而受賄罪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獲取的財物是職權、職務管理相對人交付的財物,財物的所有權為行賄人所有。
因此,貪污罪中公共財物遭受直接損失的只能是犯罪分子所在單位。而受賄罪受賄者所獲取的財物,不管是公共財物還是私人財物,都不能是其本單位的財物,而是行賄方作為交換代價而自愿付出的,受賄者所在單位在財產上不能有直接損失。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以單位名義索要贊助款占為己有行為人應判處什么罪”問題進行的解答,通過案例的分析,以單位名義索要贊助款的,行為人構成什么罪,以實際情況而定。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雙方責任各50%怎么理賠
2020-11-09被收購的公司要注銷嗎
2020-11-11土地交換合同范本
2020-11-20征地一般程序
2020-12-04私人做游戲手辦侵權嗎
2020-12-12公司注冊資金認繳時間是多久
2021-02-12退休返聘人員出車禍有誤工費嗎
2020-11-30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什么情形一審就終審判決
2020-12-26和公司簽勞動合同時收取保證金合法嗎
2021-01-08超出勞動仲裁時效不予受理,可以再上訴嗎
2021-01-19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合同到期解除協議書還有效嗎
2021-02-19中介有哪些價格欺詐的情形
2020-12-11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保險代理人跑了如何要回保險費
2021-03-23在農村承包田地搞養殖要不要簽合同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