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的類型
(一)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認識程度上的差別,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這種認識程度上的差異并不影響直接故意的成立。只要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明知的,無論是明知其必然發生還是明知其可能發生,并對這種危害結果持希望其發生的心理態度,即可構成直接故意。
在我國刑法關于犯罪故意的概念中,雖然規定犯罪故意是對于危害社會結果的一種主觀的心理態度,但危害社會結果并非是所有犯罪的構成要素。因此,犯罪故意同樣也是對于危害行為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在這個意義上,直接故意具有以下兩種情形:一是對危害結果的直接故意,即結果故意。在結果犯的情況下,一定的危害結果是犯罪構成的要素,行為人在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的前提下,希望其發生,就是這種結果故意的心理內容。二是對危害行為的直接故意,即行為故意。在行為犯的情況下,刑法規定不以一定的結果作為犯罪構成的要素。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要明知危害社會的行為而有意實施就構成直接故意。
(二)間接故意
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間接故意的認識因素是指行為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不包括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放任是以行為人認識到危害結果具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種或然性為前提的,如果行為人已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又決意實施的,則根本不存在放任的可能,其主觀意志只能是屬于希望結果的發生的直接故意。間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采取從容的態度。正因為如此,危害結果的實際發生是認定間接故意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發生危害結果,就不能認定行為人具有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間接故意具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是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了另一危害結果的發生,如甲為放火燒乙的房屋而放任了將睡在房中的乙燒死;二是為追求某一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一危害結果發生,如甲為打一野兔而置可能誤中正在附近采摘果實的某乙于不顧,并開槍擊中某乙致死;三是突發性犯罪中不計后果放任某種嚴重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某甲因違法犯罪被某乙當場抓獲,為掙脫逃跑,某甲掏出匕首向某乙刺去,致某乙心臟被刺破傷重而死。以上三種情況中,行為人對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都是持間接故意的心理態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辦口罩廠需要哪些資質
2021-02-03留置物如何確定價格
2021-03-07什么叫第三者責任險?
2021-03-06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老人有存款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15連帶責任進入執行程序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09占有改定的物權效力范圍
2021-01-18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遺產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2-17房屋繼承公證的幾大注意事項
2020-11-14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學生宿舍摔傷學校要負責任嗎
2020-12-02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保險公司歡迎強三險 經常肇事者須付高額保費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