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避險在我國是被允許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為了防止有人利用緊急避險行為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允許緊急避險,只有符合了一定的條件,行為人才可以進行緊急避險,這一點在我國法律上有明確的規定,那么緊急避險法律規定是什么呢?
一、緊急避險法律規定是什么
緊急避險,又稱“緊急避難”。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的合法利益,以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二、緊急避險適用的條件有哪些
1、起因條件。緊急避險的起因條件,是指必須有需要避免的危險存在。
2、時間條件。緊急避險的時間條件,是指危險必須正在發生。
3、對象條件。緊急避險的本質特征,就是為了保全一個較大的合法權益,而將其面臨的危險轉嫁給另一個較小的合法權益。因此,緊急避險的對象,只能是第三者的合法權益,即通過損害無辜者的合法權益保全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
4、主觀條件。緊急避險的主觀條件即行為人必須有正當的避險意圖。
5、限制條件。緊急避險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所謂迫不得已,是指當危害發生之時,除了損害第三者的合法權益之外,不可能用其他方法來保全另一合法權益。
6、限度條件。緊急避險的限度條件,是指緊急避險不能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所謂必要限度,是指緊急避險行為所引起的損害必須小于所避免的損害。“必要損害”的認定,應掌握以下標準。
(1)一般情況下,人身權利大于財產權益。
(2)在人身權利中,生命是最高權利。
(3)在財產權益中,應以財產價值過去時行比較,從而確定財產權利的大小。
(4)當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不能兩全時,應根據權益的性質及內容確定權利的大小,并非公共利益永遠高于個人利益。
7、特別例外限制。根據《刑法》第21條第3款規定,緊急避險的特別例外限制,是指為了避免本人遭受危險的法律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有特定責任的人。
要想緊急避險,首先必須要有危險源的存在,如果行為人利用緊急避險來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我們要注意,這種情況下是被涉嫌相應犯罪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用于緊急避險,一些特殊職務的工作人員是不適用緊急避險的。
緊急避險發生交通事故怎樣認定事故責任?
緊急避險交通事故判決書
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緊急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死亡賠償撫恤金標準
2021-03-0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拆遷不簽字怎么進行行政訴訟
2021-02-22股權轉讓怎么合法轉讓
2021-03-03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肺炎疫情期間辭退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5擔保提存的給付條件
2021-02-02強制執行中止后時效
2021-03-02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房屋保全之后如何處理
2020-12-13兼職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書
2020-11-15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人壽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1-12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