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員必須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①是案件當事人或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
③與案件當事人或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
④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⑤對承辦的案件先提供過咨詢的;
⑥現任當事人法律顧問或代理人或曾任法律顧問離任后不滿2年的;
⑦與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單位工作且離開后不滿2年的;
⑧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
⑨擔任過本案或與本案有關聯案件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⑩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事項。
二、申請仲裁員回避有哪些程序
(1)回避申請的提出時間。仲裁員自行回避的提出時間,法律無明文規定。對當事人申請仲裁員回避的時間,則是有時間限制的。這種時間限制與訴訟時效期間是不同的,在法理上稱之為除斥期間,即當事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間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后,當事人不行使權利,權利即消滅。因此當事人若未在上述期間內提出回避申請,其申請回避的權利即喪失。
(2)回避決定的作出。無論是仲裁員自行提出回避,還是當事人依法提出回避申請,仲裁員是否回避,都要由特定的機構或特定的人員對回避理由予以審查,并作出是否準許回避的決定。我國將決定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權利賦予了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委員會主任擔任仲裁員時,由仲裁委員會集體決定。
(3)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當事人申請回避時應當說明事實和理由并舉證,即所謂 誰主張、誰舉證.這樣以便仲裁證據以進行審查,作出仲裁員是否回避的決定;也防止一方當事人濫用回避申請權,拖延時間。我國法律和各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及仲裁員守則》對回避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以保證仲裁裁決的公正性。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如發現仲裁員有應當回避的事由,可能作出不公正的裁決,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提出回避申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仲裁過程中,若仲裁員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話,就算仲裁員沒有自行回避,作為案件的當事人、代理人也是有權申請仲裁委員會要求該仲裁員回避的。而提出回避的時間,卻有一定的限制,即在收到組庭通知之日起15天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如何寫仲裁申請書?
仲裁和訴訟的優缺點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責任法是否廢止
2021-02-02注冊資金可以是資產嗎
2020-12-28一般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0-11-17取保候審是犯罪情節輕的嗎
2020-12-03監視居住算羈押期限嗎
2021-03-0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誰承擔
2021-02-22單位公款可以打到個人賬戶嗎
2021-02-13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什么是證據保全
2020-12-16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沒有考核被辭退按照勞動法補償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