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選舉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國家工作人員。但有些破壞選舉的行為,如有意不真實地介紹候選人的情況、變更、偽造、虛報選舉結果的,只能由選舉工作人員才能實施,因此,不是選舉工作人員的不構成破壞選舉罪。
破壞選舉罪和尋釁滋事罪的界限
1、兩罪的主觀方面不同。兩罪都為故意犯罪,但行為人認知的內容不同。尋釁滋事罪的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破壞社會秩序的危害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其目的往往是為了滿足耍威-風、取樂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破壞選舉罪則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妨害選舉活動的進行及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其目的往往是出于個人政治上的野心或者是發泄個人的不滿等。
2、客觀方面不同。根據本法的規定,尋釁滋事罪的客觀方面有幾種表現:其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其二,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其二,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毀損、占用公私財物,情節惡劣的;其三,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其行為沒有明確的時間要求。破壞選舉則要求行為人的行為必須發生在選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國家機關領導人員時。其客觀方面的具體表現為行為人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見,尋釁滋事罪的犯罪手段相對而言,較為單一,主要表現為暴力,破壞選舉罪的犯罪手段則較為多樣化。從犯罪對象上看,破壞選舉罪侵犯的對象主要是選民和代表,尋釁滋事罪的侵犯對象則通常為不特定的人或者財物。
3、侵犯的客體不同,尋釁滋事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即人們遵守共同生產規則而形成的正常秩序。破壞選舉罪侵犯的客體為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及國家的選舉制度。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破壞選舉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國家工作人員。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看待勞動仲裁認定的事實的效力
2021-01-20勞動糾紛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2020-11-12被網絡用戶侵權者通知的內容應包括哪些
2020-12-14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受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6公司被合并重簽合同有賠償嗎
2020-11-20判決離婚的法定前提有哪些
2021-03-09家庭暴力援助方式
2020-12-30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4歲寶寶在超市跌倒了誰的責任,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18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全車盜搶險保險公司免責的情形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