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責任的性質(zhì)有哪些
1.代位責任
該觀點認為,國家賠償是公務員的侵權行為造成損害,由國家代為承擔賠償責任。就是說,國家承擔的責任并不是自己本身的責任,而是代公務員承擔責任。從理論上講,公務員就其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應由公務員自己承擔責任,但因公務員財力有限,為確保受害人能夠得到實際賠償,改由國家代替公務員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2.自己責任
該觀點認為,無論公務員有無主觀過錯,只要損害發(fā)生在國家權力運作過程中,由違法行為所引起,國家都要負賠償責任。該學說認為,國家授予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的權限,本身就包涵著被公務員違法執(zhí)行的可能。也就是說,權限本身已具有危險,所以國家自己應當負擔危險責任,而與工作人員個人是否對此加害行為有無故意或過失以及應否負責無關。
3.合并責任
該說認為,國家賠償責任的性質(zhì)不能一概而論,應視公務員是否具有公務機關的身份而定。如果公務員具有公務機關的身份,則因其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國家所承擔的賠償責任屬自己責任;如果公務員不具有公務機關的身份,僅具有受雇人的身份,則其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國家所承擔的賠償責任,系代位責任。。也就是說,具有公務機關身份的公務員所為的侵權行為,可視為國家自身的行為,國家自應就其侵權行為承擔自己的責任,反之,公務員若僅居于受雇人地位而不具有公務機關的身份,,則其侵權行為不能視為國家的,故國家所應負的賠償責任,僅為代位責任。兩者依具體情形,擇一適用。
4.中間責任
該說認為,公務員的侵權行為被認定為公務機關的侵權行為時,國家對公務員的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是自己責任。如果公務員在實施侵權行為.塒,主觀上具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該行為便失去了公務機關行為的性質(zhì),僅為該公務員個人的行為。國家本不應該對這種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只是為了保護受害人的權益而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責任系代位責任。
5.折衷
該說認為,國家賠償責任的性質(zhì),應依下列情形而定:如果公務員執(zhí)行職務時實施侵權行為造成損害,其賠償責任應屬于國家自己責任;如果從國家賠償責任的要件觀察,須以公務員具有“故意或過失”始能成立,則該責任又具有代位責任的性質(zhì)。
現(xiàn)行國家賠償制度,以“撫慰為主、補償為輔”為原則,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利取得國家賠償。隨著現(xiàn)代社會不斷發(fā)展,國家賠償制度不僅對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至關重要,而且對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對和諧社會的建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國家賠償?shù)脑V訟時效是多久
?國家賠償法的適用主體包括哪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全文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石花,2019年取得《法律職業(yè)資格證書》,在校期間多次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校獎學金、三好學生等榮譽,法學理論功底深厚。2020年在公司擔任法務,期間為公司解決多項法律問題?,F(xiàn)執(zhí)業(yè)于榮獲“全國律師行業(yè)先進黨組織”、“貴州省優(yōu)秀律師事務所”、“貴陽市優(yōu)秀律師事務所”榮譽稱號的貴州馳宇律所事務所。執(zhí)業(yè)期間,辦理了諸多民事訴訟案件與非訴案件,取得良好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擅長于合同糾紛、侵權糾紛、婚姻家庭糾紛、交通事故、民間借貸等訴訟業(yè)務,對刑事辯護案件也深有研究。始終秉持“誠信執(zhí)業(yè)、追求卓越”的執(zhí)業(yè)理念,盡最大努力維護當事人的權益,為委托人提供優(yōu)質(zhì)高效的專業(yè)法律服務。
農(nóng)工黨承德市委呼吁:盡快建立醫(yī)療糾紛人民調(diào)解制
2021-02-28人身財產(chǎn)安全受到侵犯怎么辦
2020-12-21臨時工工傷如何賠償打官司
2020-11-23有限公司章程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4賣方逾期交貨能雙倍要求返還定金嗎
2020-11-27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交通事故財產(chǎn)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3合同期間公司調(diào)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車險理賠次數(shù)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是怎樣的
2020-12-06保險理賠的理賠程序內(nèi)容是哪些
2021-01-17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七條
2021-03-06探析保險法中的自殺條款(上)
2020-12-05事故理賠有“竅門”
2020-11-19農(nóng)場土地轉讓合同范文格式是什么
2020-11-24土地出讓方式有幾種
2020-11-10養(yǎng)殖場拆遷補償標準如何確定
2020-12-13農(nóng)村拆遷宅基地如何賠償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