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交易中簽訂合同是必須具備的環節,但是卻也會有不法分子在合同中設下詐騙陷阱欺騙合同訂立人,一般來說合同的簽訂都是由兩人來進行的,所以如果出現合同詐騙也應該只涉及到個別人。但是有人會有疑問,合同詐騙有無單位犯罪形式?
一、合同詐騙有無單位犯罪形式?
有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合同詐騙罪的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如何確定單位合同詐騙罪的主體范圍,以及怎樣區分個人實施和單位實施的合同詐騙罪,值得研究。司法實踐中,處理單位犯罪往往難度較大。筆者認為,應當從兩個層面對具體案件中合同詐騙罪的主體是個人還是單位進行梳理。
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條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第二百三十一條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合同詐騙是存在以單位為主體的犯罪形式的,因為簽合同的雙方不一定就只是公民個人,也有可能是以公司企業的整體名義進行的交易行為,所以簽合同的時候只是由其法人作為代表簽訂的,在此基礎上出現的合同詐騙就是單位犯罪。
合同違約與合同詐騙的區別在哪里?
合同詐騙罪報案材料有哪些
合同詐騙罪的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紀處分有追訴時效嗎
2021-03-13無期徒刑和終身監禁的區別在哪里
2021-01-13專利工作部門可以參與推薦專利產品活動嗎
2021-03-12老板一直拖工資怎么辦
2020-11-25涉外合同如何確定應訴管轄
2020-12-18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如何申請限制出境
2021-02-09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客戶如何辦理索賠
2021-01-04交通事故逃逸保險拒賠罰款依據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