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罪是經常聽到以及接到的罪行之一,許多政府人員,公司等的高層都會很容易涉及行賄罪,大家都有點抵抗不了金錢肚額誘惑,所以在行賄罪方面我國的懲罰力度是比較大的,也是抓的比較嚴格的,那么接下來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的區別有什么?
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的區別有什么?
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單位行賄罪與行賄罪兩罪極其相似,兩罪在犯罪主觀方面都是出于直接故意,且都具有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犯罪目的;在犯罪客觀方面都表現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行為等。二者所不同的是犯罪主體,單位行賄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行賄罪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
司法實踐中,主要是注意把那些名為單位,實為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的個人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區分開來。一般而言,二者的區分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察:
首先,要看是以誰的名義去行賄以及行賄資金、財物的來源。如果以單位的名義利用單位的資金、財物給予有關國家工作人員的,可以認定為單位行賄。
其次,要看行賄的決定是誰作出的。如果行賄的決定是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有關負責人在其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則可以認定為單位行賄。
最后,關鍵要看行賄所得的不正當利益的歸屬。單位行賄罪的實質就是為了單位整體的利益而行賄,因此,不正當利益的歸屬是區分單位行賄和自然人行賄的關鍵所在。根據《刑法》第393條的規定,對于“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應當以行賄罪論處。因此,如果行為人事先出于為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而以單位名義行賄并個人獲取違法所得的,或者在進行單位行賄過程中臨時起意而將獲取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應以個人行賄罪論處。如果單位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已歸單位所有,事后對單位行賄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又采取一定手段予以侵吞的,則該對單位行賄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不僅要對單位行賄罪承擔法律責任,其侵吞行為,符合其他條件的,還可能構成職務侵占罪或貪污罪。
從理論上來講,個人行賄與單位行賄不難區分。但實踐中,要區分單位中自然人的行賄行為到底是單位行為還是個人行為仍是很棘手的問題。根據目前刑法理論的通說,單位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經單位集體決定或者由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犯罪”。據此觀點,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為單位行為,標準是看該行為是否為單位集體決定或者由負責人決定實施,否則不能認定為單位行為。
但實踐中,單位在經營活動或社會活動中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要通過單位集體決定或由負責人決定,單位集體決定或負責人決定的只是單位經營活動或社會活動中的重大事情或活動的基本原則,而具體進行經營或社會活動的則是單位的其他人員。
如果將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只限于單位集體決定或單位負責人決定的事由,一方面導致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事由過于狹窄,另一方面在司法實踐中也不利于對單位犯罪調查取證。從國外有關單位犯罪立法來看,法人不僅要對其代表人、代理人或其他高級職員實施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而且對一般的雇員的犯罪行為也要負刑事責任的立法例也不少。
如1970年日本《水質污染防治法》第34條規定:“法人的代表人、法人或個人的代理人或雇員,因從事該法人或個人的業務活動而犯有前4條規定的違法行為時,除懲罰行為人外,應同時向該法人或個人科處各該條規定的罰金。”筆者以為,國外這一有關立法例和理論可以適當借鑒。也就是說,對于本單位的從業人員,在其職責范圍內實施的,為本單位謀取利益的行為,均應認定為單位行為。因為對于單位從業人員,為本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如果單位沒有制定預防制度或實施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防止他們實施這些行為,在法律規定單位犯罪的前提下,單位就應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只要本單位的工作人員是在其職權范圍內,為本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而向有關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的,就應當屬于單位行為,可以單位行賄罪論處。
另外,根據《刑法》的規定,目前對犯單位行賄罪的,最高只能處5年有期徒刑,而對犯行賄罪的,最高則可以判處無期徒刑。二者相比,其刑罰配置輕重相差甚遠。筆者認為,單位行賄罪刑罰配置過輕,應比照行賄罪的刑罰配置,增加相應的加重處罰規定。理由如下:
行賄罪和單位行賄罪相比,二者的構成要件基本一致,即無論是犯罪客體、客觀方面還是主觀方面都基本相同,二者的區別主要是在犯罪主體方面以及違法犯罪所得的歸屬不同。
首先,作為犯罪主體的單位(包括單位犯罪中的自然人)和自然人都具有相同的刑事責任能力,也就是單位行賄罪中的自然人和行賄罪中的自然人都具有同樣的辨認和控制行為能力。因此,犯罪主體的不同,應當不能影響單位行賄罪和行賄罪的社會危險性大小。
其次,因行賄產生的違法犯罪所得的歸屬不同,僅是影響社會危害性的一個次要因素。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的大小,主要是由犯罪所侵犯的客體決定的,而單位行賄罪和行賄罪侵犯的客體具有一致性,均侵犯的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因此,雖然單位行賄罪和行賄罪相比,二者的社會危害性大小有一定差別,但這差別不至于使二者的刑罰配置相差如此之大。
根據《刑法》的規定,實施單位行賄罪不管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多么重大的損失,都最多處5年有期徒刑,而實施行賄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卻最高可處無期徒刑。顯然,單位行賄罪這樣的刑事立法規定極不合理,違反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以及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的區別有什么?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單位行賄罪和行賄罪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單位行賄罪是非常嚴重的,涉及的情況較為復雜,所以一般的單位行賄罪的罪行處罰要嚴重一點,從而希望能夠保障單位行賄罪的不發生或者減少發生,警惕大眾。
個人行賄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0最新行賄罪量刑標準
單位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代旁系血親收養關系要如何辦理
2021-03-12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什么時候交付
2020-11-25發明專利一般值多少錢
2020-12-31假釋考驗期從什么時候開始算
2021-02-02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懷孕期間,單位能單方調崗降薪嗎
2021-02-09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車禍人傷保險賠償流程是什么
2020-12-27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拆遷評估后多長時間補償拆遷
2021-01-06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應當歸誰
2020-11-24宅基地證在拆遷中怎么補償
2020-11-27拆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30公房拆遷的補償方式如何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