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會不會判刑
依據刑法的規定,由于過失的原因造成人他人死亡的,按過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刑事責任,可處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過失致人死亡罪的認定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觀上必須是過失,即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他人
1.正確區分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過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其他犯罪。刑法分則某些條文規定的過失犯罪,如失火罪、過失爆炸罪、交通肇事罪等,也往往發生過失致人死亡的結果,但它們都是因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是業務過失而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規定這些犯罪的刑法條文與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刑法條文,形成特別法條與普通法條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應按特別法條論處,不定過失致人死亡罪。因此,刑法第233條在規定了過失致人死亡罪及其法定刑之后指出:“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正確區分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二者有相似之處:部發生了他人死亡的結果,行為人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都不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主要區別在于:前者的行為人希望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死亡結果的發生違背行為人意志,后者的行為人對死亡結果持放任態度,發生死亡結果并不違背行為人的意志;前者的行為人在預見到死亡結果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仍然實施其行為,是因為他認為憑借一定的主客觀條件可以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后者的行為人,在明知死亡結果可能發生的情況下,仍然實施其行為,是為了實現其他目的,行為人沒有考慮憑借一定的主客觀條件避免死亡結果的發生。
3.正確區分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人死亡與意外事件致人死亡。二者的關鍵區別在于行為人能否預見、應否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他人死亡。應當根據行為人的知能水平、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以及客觀環境,判斷行為人對死亡結果能否預見、應否預見,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4.對過失重傷進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應直接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套用故意傷害致死的模式,定過失傷害致人死亡罪。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會不會判刑”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刑法的規定,由于過失的原因造成人他人死亡的,按過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刑事責任,可處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確定交通精神損害慰撫金
2021-02-11拾得人拾得遺失物能向遺失物丟失人請求報酬嗎
2021-03-07附身份關系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18申請無效婚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合同糾紛判決后多長時間執行
2021-03-21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試用期時間有啥規定
2021-03-11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0-11-12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