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喝酒拼酒致一方死亡,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許某與張某系好友。某日,許某約張某及其他幾位好友到家中喝酒。席上,許某與張某就兩人誰年齡大發生爭議。于是,就有人提議,誰的酒量大誰就是老大。許某也接口說:“對,現在就比,一人一瓶,我能喝完,你就喊我哥;你能喝完,我就喊你。”旁邊有人勸說“算了,都喝得差不多了。”許某說:“沒事,我知道他的酒量。”兩人就一人喝一瓶酒。當張某喝到一半時,突然口吐鮮血,昏迷倒地,被送往醫院急救,不治身亡。經鑒定,張某系肝嚴重性酒精中毒而死。
有意見認為,從犯罪構成的角度分析了許某的刑事責任,認為許某的行為完全符合疏忽大意致人死亡罪的構成特征,因此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追究許某的刑事責任。
本文認為許某對張某的死亡沒有過失。依據信賴理論,行為人在一定的情景中有理由相信他人的行為能夠對自己的正常行為予以保障。信賴理論首創于德國的判例,后被日本所借鑒,它是德國和日本刑法理論中確定過失責任程度的重要理論。我國刑法在某些罪名上也明確應用了信賴理論,例如交通肇事罪。信賴理論的實質就是在過失犯罪中通過對過失責任中的預見可能進行限制所做的一種利益平衡。信賴理論認為預見可能性不能過于寬泛,如果過于寬泛,那么對行為人的要求則過于苛刻,也會違背“法不強人所難”的法理。行為人在行為時雖然可以預見到一定的后果,但由于相信他人會做出符合社會生活常理之行為,故在一定條件下免除行為人的注意義務。通常而言,適用信賴理論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行為人相信他人將實施適當行為的這種信賴具備社會生活上的相當性;2、行為人對他人采取適當行為的信賴必須基于一定的客觀條件,并且自己的行為不違法。在“拼酒案”中,好朋友相互之間拼酒助興的行為是中國傳統習俗,并不違法,當事雙方也都是成年人,二人都有對自己生命權和健康權之注意義務,相互之間也有理由相信對方會保護好各自的健康與生命。按照生活之常理,如果張某不能喝那么多的酒,他應該會自行拒絕再喝,從而不會造成對張某生命權的侵害。而張某卻并沒有拒絕,這是有違社會生活常理的。因此,許某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拼酒行為在張某遵循社會生活之常理的情況下并不會出現致人死亡后果,基于對張某行為的信賴,可以免除許某的預見義務。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因為拼酒導致的死亡,如果一方能夠預見那么就會構成犯罪,如果不能夠預見死亡的結果就不會構成犯罪,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少喝酒。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的范圍及標準
2020-12-20外國人出入境證件簽證收費項目標準是什么
2021-02-17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2房屋財產侵權訴訟時效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05追償權糾紛屬于物權還是債權
2020-11-24酒駕被追尾承擔多少責任
2021-02-13行政處罰法立案后多長時間處理
2021-03-16離婚夫妻贍養費標準
2021-01-11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定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3法院進入簡易程序多久能審,還可以上訴嗎
2020-11-13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有權拒絕露天作業嗎
2021-01-29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