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某與顧某于2003年10月1日訂立房屋買賣合同一份,合同約定:樊某將座落于建設鎮鎮南路、在鎮村鎮建設用地上建造的建筑面積為339平方米的住宅樓一幢,以人民幣20萬元賣給顧某;如單方違約,承擔違約金2萬元;合同自訂立之日起生效。嗣后,樊某在房地產中介機構的介紹下,又以27萬元將同一幢住宅樓賣給了韓某、童某。顧某以樊某毀約造成其損失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樊某賠償損失兩萬元。
對該案如何處理,第一種意見認為,由于該房屋的建房所用土地為集體土地,按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是轉讓,所以房屋買賣應認定為無效。按照合同無效的法律規定雙倍返還,造成損失的按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二種意見認為,樊某一物二賣,樊某應對第一次買賣合同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即承擔顧某為訂立履行該合同所造成的損失。第三種意見認為,第一份房屋買賣合同有效,樊某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案件評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雙方訂立的合同合法有效
1、出售房屋的主體并非法律所限制的對象。2004年8月28日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農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建住宅應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從本條規定看,法律禁止的是農村村民申請建兩處住宅,并沒有限定農村住房轉讓的主體資格?!锻恋毓芾矸ā返诹龡l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痹摋l規定有兩方面的法律含義,一是禁止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或出租的范圍是指農業土地改變用途為非農業,這是國家保護耕地的需要;二是原來就是非農土地的出讓、轉讓或出租的,法律未作禁止性規定的,應當認定為非農用地(包括農村房屋、農民宅基地)可以出讓、轉讓或出租。
2、農村房屋的業主有權處分自己的房產。根據現行法律和政策,農戶經批準取得的建房用地是依國家強制力作保證取得的,具有生存意義的權利。雖然土地性質是集體的,但經批準確定給農戶使用后,集體對這部分土地非經法定程序已無權處分,農民對該土地已經取得了長期使用的權利,不但農戶自己可以使用,其子女也可以通過繼承繼續使用。房隨地走,如遇房屋拆遷,它也不會因土地屬性為集體所有而改變補償費的收益主體,土地補償費仍歸房屋所有權人所有。因此,農村房屋的業主處分自己的房產既不損害國家利益,也不損害集體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其對自己的房產擁有獨立的處分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6在國外和外國人結婚需要在國內辦哪些手續
2021-01-17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重點交通違法行為包括了哪幾條
2020-12-26不可抗力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2020-11-14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闖紅燈身亡事故如何定責
2021-03-19商業銀行可以不經營辦理國內外結算業務嗎
2021-03-16雇傭關系需要辭職嗎
2020-12-09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車禍理賠清單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