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罪有死刑嗎
偷稅罪沒有死刑的判決。最高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偷稅罪法定結果
偷稅罪是結果犯,它必須達到法定結果才能成立。法定結果(即偷稅罪成立的最低標準)有兩個:其一,偷稅數額達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其二,行為人因偷稅受到兩次行政處罰。這兩點呈并列關系,行為人只要具備其中一點,即可構成偷稅罪。
第一點,要求行為人既要達到“一萬元”這一絕對數額標準,又要達到“百分之十”這一相對比例標準。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數額加比例”標準。
第二點,所要求的“兩次行政處罰”標準是一項富有特色的規定。凡經濟犯罪,定罪量刑幾乎皆以犯罪數額為依據,這是定論經濟犯罪的損失時以數額表示的特性。偷稅罪作為一種經濟犯罪,在為其規定了定罪量刑的數額標準后,又為其特設了一個“兩次行政處罰”的標準,亦可說是“補充規定”的一項創舉。該規定實際上確立了一項“依據數額、不唯數額”的定罪量刑原則,而對行為人的一貫表現給予考慮,行為人在實施偷稅犯罪行為以前,曾因偷稅而受到兩次行政處罰,這一事實說明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比較嚴重的。所謂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即指罰款。《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條規定,行為人實施了偷稅行為,但卻未達到“一萬元”及“百分之十”這一雙項標準,即不構成偷稅罪,可由稅務機關對該行為人處以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款,司法實踐中,有些納稅人“大偷沒有,小偷不斷”,即經常偷稅,但都未達到法定標準,以此來逃避刑事制裁,實際上是鉆法律的空子。(必須明確,“小偷”數額累計達到一萬元和應納稅的百分之十者,也滿足法定要求條件,而不應視為一次性計算。)“兩次行政處罰”的規定,給偷稅人劃了一條“事不過三”的定罪界限,只要行為人曾因偷稅受到過兩次行政處罰,再實施新的偷稅行為時,不管數額是否達到“數額加比例”標準,都可以認定為偷稅罪。這一規定將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緊密地聯系起來,它把對犯罪結果的考察追溯到行為人的先前行為,進行動態的考察,體現了刑罰個別化原則。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偷稅漏稅在刑事法律中所規定的最高刑事處罰只有7年有期徒刑,然后還有一定的罰金,所以說這個是不可以判處死刑的,偷稅漏稅在承擔刑事責任之后,應該盡快的繳納完畢,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撤案之后可否行政處罰
2020-12-20涉外離婚所涉及的法律問題
2021-01-24用益物權有哪些特征
2021-02-03一般累犯會加重幾個月
2021-03-17怎樣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2020-11-25改裝車輛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04如何通過支付令追債
2021-02-03公有住房承租人糾紛怎么辦
2020-11-12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意外受傷保險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2-16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推進保險業 依法攻陷消費者心理陰影
2020-11-16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飆車致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賠
2020-11-22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