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解決證券糾紛,是雙方當事人自愿將他們之間的證券糾紛問題由單獨的第三方進行審理和仲裁。那么仲裁解決證券糾紛需要基于哪些原則呢?本文就將仲裁解決證券糾紛的原則整理出來,現將整理內容作如下說明:
1.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這一原則通常也被稱為當事人自愿原則,是仲裁法最基本的原則。是否同意仲裁,仲裁如何進行,以及是否接受仲裁員的裁判,均是當事人合意的表現。因此,當事人的合意在仲裁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當事人一方的單方意愿只能驅動該方當事人行事,對仲裁的整體并不具有實質意義。如果當事人雙方同意通過仲裁方式解決爭議,并且同意由第三人裁判并受該裁判約束,該協議一經達成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任何一方不得反悔;惟有雙方共同協議才能推翻以前的協議,因此,意思自治原則,是仲裁的基礎。
2.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仲裁法規定,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事實和法律是這一原則不可分割、不可偏廢的兩個方面。以事實為根據,意味著仲裁庭在仲裁的過程中,必須全面、客觀、深入、細致地查明案件當事人的主體資格,查明案件的全部經過、現狀及向仲裁庭提供的證據;以法律為準繩,意味著仲裁庭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必須收集、理解與案件有關的法律,并準確地適用法律,公平合理地確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強調這一原則的特殊意義在于,它表明仲裁的方式是依法仲裁。
3.獨立公正仲裁原則。仲裁法明確規定,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為了保證這一原則的實施,仲裁法進一步明確規定,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這是實現獨立仲裁的組織保證。
為了保證公正性,仲裁法和仲裁規則還就仲裁員的資格條件、仲裁員的回避以及仲裁員的責任等作了一系列嚴格規定,這是實現獨立仲裁的程序保證。
4.一裁終局原則。該原則是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仲裁原則,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訴,仲裁委員會或者法院不予受理。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法院應當執行。依照民事訴訟法和仲裁法的有關規定,我國涉外仲裁機構做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當事人請求執行的,如果被執行人或財產不在中國領域內,應當由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外國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中國已加入《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簡稱《紐約公約》),當事人可依照《紐約公約》規定直接向其他有關締約國申請承認和執行涉外仲裁機構做出的裁決。上述這些規定,同樣適用于涉外證券糾紛的仲裁承認和執行。
仲裁解決證券糾紛的原則是什么?希望小編整理的內容能夠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歡迎大家瀏覽,謝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人‘請’農民搶栽搶種想分征地補償款 法院認定協議無效
2020-12-13行政訴訟時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0-11-19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有哪些規定
2021-01-13合同保證金能否在貨款中扣除
2021-02-24質押物不足以清償財產怎么辦
2021-01-05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怎樣的
2021-02-17對未成年監護人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04訂立勞動合同程序怎么規定
2020-11-28房產出租了,房子還能買賣或抵押嗎?
2021-02-22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什么是健康保險
2020-12-03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保險公司墊付方式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對未按規定期限辦理公司登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8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保險理賠維權三條途徑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