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法律如何規定消費者欺詐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應當受到處罰并承擔責任的行為。詳細規定如下:
法律依據
《產品質量法》
第五十九條?在廣告中對產品質量作出虛假宣傳的,依照廣告法追究法律責任。
《廣告法》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制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2020年法律如何規定消費者欺詐”問題的內容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網咨詢,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支票背書轉讓
2021-03-11民間送養行為是否違法
2021-01-27中國人之間結婚手續是什么
2021-03-13人身損害中的醫療費該如何認定
2020-11-12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主體可以有哪些
2020-11-27責任保險賠償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1-14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沒劃痕險怎么走保險
2021-02-09無責賠償引發保險糾紛
2021-02-27關于土地轉讓 房產所有權的問題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