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最長是多久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也就是說,如果犯罪嫌疑人分別被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采取取保候審措施,每一機關有權決定取保候審的最長期限不超過12個月。如果被監視居住,每一機關有權決定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二、監視居住和取保候審有何區別
1、限制性差異
從對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上看,取保候審要比監視居住較為輕緩。對于被取保候審者,刑事訴訟法要求其履行一些帶有不妨礙訴訟性質的義務,并禁止他未經批準離開所居住的市和縣。但被監視居住者所受的限制就大得多,他們除了不得妨礙訴訟進行以外,還不得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離開自己的住處或指定的居所,也不得隨便會見他人。
2、期限長短不同
由于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這兩種強制措施在實際執行中一旦被采取就難以撤銷,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長期受到限制,無法正常工作、學習和生 活,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既不利于案件及時終結,也不利于打擊犯罪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有損于法制的權威和嚴肅性。為此,本條第1 款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六個月。"這個期限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 察院和公安機關分別計算的最高期限。
三、監視居住可不可以探視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在被監視居住期間,如果想要進行探視的,需要經監視居住執行機關的批準。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其實都是有權決定對刑事案件中的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監視居住措施,但前提肯定還是要依法采取。不過實際負責執行監視居住的,往往就是公安機關了。而執行監視居住,一般是在被監視居住人的家里,特殊情況下則需要專門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違反監視居住規定有什么后果?
監視居住期滿后怎么處理
監視居住的期限一般是多久,適用條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墜物是否構成過失犯罪
2021-02-08被判過刑的能參加村委會主任競選嗎
2020-12-10涉外家事案件有哪些代理技巧
2021-01-15提起專利無效要注意的問題
2020-11-15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離婚協議中贈與財產能否再要回來
2021-03-07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行
2021-02-26商品房未得房產證能否過戶
2021-02-27購房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只有兩年嗎
2021-01-13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什么是機動車保險費率表
2021-01-06車輛貶值損失保險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4事故后未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