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客體是市場秩序、合同管理制度和公私財物所有權;后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正常活動秩序和信譽。
2.犯罪對象不同。前者侵犯的對象只限于公私財物;后者侵犯的對象除了公私財物之外,還包括榮譽、地位、職務、愛情等等。
3.主觀目的不同。前者以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為目的;后者以謀取某種非法利益為目的。
4.客觀行為方式不同。前者是采取合同欺騙方法,將公私財物騙歸已有;后者是采取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方法進行詐騙。在司法實踐中,對于行為人冒充國家機關
工作人員與別人簽合同以騙取他人財物的,其行為既觸犯了合同詐騙罪,又觸犯了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在這種情況下,冒充行為是手段行為,簽約行為是一種中間階段的目的行為,二者具有手段行為和目的行為的牽連關系。按照通說的牽連犯的處斷原則,從一重處斷,按合同詐騙罪從重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方離婚后對男方父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11合租房現攝像頭怎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1-01-29倉單質押有哪些風險,應該如何去防范
2021-03-11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約定僅對租金負連帶責任是否有效
2021-02-08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別人逗狗將我傷害,該怎么索賠
2020-12-10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保險合同名字錯了怎么辦
2021-02-22保險合同違約金有多少
2021-03-26關于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21專家揭秘保險公司理賠陷阱
2020-12-29土地互換幾年后土地補償款應該屬于誰
2021-03-04拆遷補償只能要錢嗎
2021-03-07拆遷公司是政府的組成部門嗎,出了事找誰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