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224條規定了合同詐騙罪,所謂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各種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對于合同詐騙罪成立后合同的效力問題,至今尚無明確的司法解釋,理論界對此問題較少涉及,但此問題對當事人的利益卻影響甚大。有鑒于此,筆者擬對該問題略述管見.在1997年《刑法》實施之前,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1993年《經濟合同法》第7條規定:“采取欺詐或者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無效。”這說明,合同詐騙罪一旦成立,合同當然無效。故有觀點認為,合同詐騙罪成立后,合同應屬當然無效。筆者認為,該觀點雖然說不是很合理,但在我國《合同法》實施之前做如是認定,應該說是合法的。但我國《合同法》從最大限度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出發,對受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做了更合理的規定,該法第54條第3款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即因受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并非當然無效,受損害方有權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或者變更,也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合同,只有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情形下,合同方屬當然無效。試舉一例予以說明:甲因生產急需一種原材料,而乙有該種原材料,后雙方經協商,甲與乙簽訂合同購買該種原材料。乙在收受甲給付的部分貨款后即逃匿,后很快被抓獲。經查,乙雖有該種原材料,但根本未想賣與甲,而只是想騙取甲的貨款。根據我國《刑法》第224條第4項的規定,乙的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如果此時認定合同無效,則甲只能請求乙返還貨款及賠償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不能取得其生產所急需的原材料用于生產,以獲取更大的利益。所以,為最大限度的保護受害人的利益,依《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應當認定甲與乙的合同為可變更、撤銷合同,甲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合同,也應該有權要求乙繼續履行合同,甲如果選擇行使撤銷權,則合同自始沒有法律拘束力,甲只能請求乙返還貨款及賠償因此所受到的損失;甲如果選擇要求乙繼續履行合同,法院亦應予以支持,認定合同為有效,乙除承擔合同詐騙罪的刑事責任外,還應承擔繼續履行合同的民事責任。我國《刑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保護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在此,懲罰僅是刑法的手段,保護才是刑法的目的,決不能為了懲罰而懲罰。因此,解決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的效力問題的根本出發點應當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害人的利益。筆者認為,應認定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除損害國家利益的屬無效合同之外,其余合同應屬可撤銷合同,如此才能更有利于對受害人的保護。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如上例,責令詐騙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較之于責令其承擔合同被宣告無效后的責任對受害人更為有利。如違約責任形式包括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定金責任等,而在合同被宣告無效的情況下,受害人則不能要求詐騙行為人承擔上述基于有效合同而存在的民事責任。如果將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均認定為無效合同,則法院可以不考慮受害人的意見,主動宣告合同無效,從而剝奪了受害人選擇有利的補救方式的權利,這對受害人是極為不利的。故為充分地維護受害人的意志自由,保護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對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受害人如認為合同繼續有效對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辱罵法官要判幾年刑
2021-01-27單位如何為員工報醫藥費,需要哪些手續
2021-03-04子女不贍養老人該如何
2020-12-25碰撞痕跡鑒定結果不服怎么辦
2021-01-192020供養親屬撫恤金期限如何計算
2020-11-11支票填寫樣式和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06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法院判賠精神損害,保險抗辯按序賠償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