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本罪是刑法新增設的罪名。1979年的刑法和單行刑法均沒有規定這一罪名。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對于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是按照詐騙罪定罪處刑的。鑒于這類犯罪比較嚴重,又不同于普通的詐騙罪,所以1997年刑法將它單獨做了規定。
合同詐騙罪的構成構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經濟合同管理秩序和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合同”主要是指經濟合同。即法人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目的依法達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簽訂、履行合同必須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食用的原則。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與他人簽訂經濟合同,騙取他人的錢財,不僅侵害了經濟合同管理秩序,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也侵害了他人的財產權益,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當受到刑事處罰。
2、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詐騙包括以下五種行為:
(1)以虛構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即以憑空捏造出來的單位的名義或者未經他人授權或同意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合同擔保,是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根據法律規定或者雙方約定,為保證合同的履行而設定的一種權利與義務關系,是減少合同風險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規做法。犯罪分子為了取得對方當事人的信任,往往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以達到利用合同,騙取錢財的目的。“票據”,是指匯票、本票和支票等金融票據。“他們虛假的產權證明”,是指證明其對某些本不享有權利的財產享有權利的證明文件,如虛假的土地使用證、房產所有權證以及其他虛假的動產、不動產權屬的“證明文件”等。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這是誘騙犯罪分子一種慣用的伎倆。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往往使對方當事人對其履約能力和誠意信以為真,進而與之簽訂標的額更大的合同。犯罪分子以此為誘餌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取得對方的信任,達到詐騙的目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合同詐騙。行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簽訂了合同,對方當事人給付了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其犯罪目的就已實現,然后便逃跑、隱藏、躲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的上海垃圾分類標準
2021-02-01打工不簽合同會產生哪些風險
2020-12-05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2-16家庭暴力如何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1-23未約定授權期限合同不成立嗎
2020-11-14找二手房中介怎么安全交易
2021-03-24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買了新車怎么上保險
2021-03-15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