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有時候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是非常微妙的,平時相安無事,一旦員工發生工傷,甚至會出現非常多的勞動糾紛問題。有時候員工在做工傷鑒定以后,用人單位甚至也不會對員工進行賠償,這樣做很明顯是違反我國規定的。下面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工傷鑒定后單位如何處理?
一、工傷鑒定后單位如何處理?
1、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2、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3、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二、職工因工傷發生的費用,保險基金和單位如何承擔?
1、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1)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2)住院伙食補助費;
(3)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4)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5)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6)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7)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8)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9)勞動能力鑒定費。
2、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1)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2)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3)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以上就是針對,工傷鑒定后單位如何處理的詳細介紹。可以看出,員工在工傷鑒定以后,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就應當為員工進行賠償。對員工在住院期間以及誤工費和其他精神補償金這些,一次性的為員工發放完畢。用人單位不得在員工遇到工傷的情況下百般推卸責任,不對員工進行負責。
2020年工傷鑒定標準和賠償辦法
工傷鑒定費用誰出
做工傷鑒定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定責之后賠償比例怎么分
2020-11-15什么是應付票據貼現
2021-02-01子公司向母公司借款需要借款協議嗎
2021-03-08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債務人可以放棄遺產繼承嗎
2021-03-03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工傷應該如何賠償
2020-11-25何為商業銀行的合并,商業銀行的合并會產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03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交強險投保情況包含哪些類型
2021-02-08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應該加入產品責任強制保險條款
2020-12-12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保證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2-14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