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人犯罪怎么確定刑事責任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負刑事責任。責令其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只要著手實行時具有責任能力與故意、過失,喪失,喪失責任能力后所實施的行為性質與著手實行時的行為性質相同,行為人應負既遂的刑事責任;如果喪失責任能力后實施了異質的犯罪,對前行為承擔未遂的責任。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精神病人可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確定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應經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宣告。人民法院的宣告應經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進行申請。被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他的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該精神病人自己擁有財產,則以他本人的財產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作監護人的除外。精神病人未經依法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侵害人自稱有精神病,則應由其本人承擔賠償責任。
二、精神病人犯罪該如何量刑
1、在刑罰適用方面,司法實務中應依據司法精神病鑒定關于行為人屬于限制責任能力及其等級、程度的鑒定結論,結合犯罪行為的性質、危害程度和行為人的其他個人情況,根據罪責刑相適應進行綜合分析,具體裁量,確定刑罰。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如屬于嚴重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大幅度的從寬處罰(主要是減輕處罰),也可以考慮緩刑的適用,直至免予刑事處罰。
2、對屬于中度減弱責任能力的,則應予以較適中的從寬處罰(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排除緩刑的適用)。
3、對屬于輕度減弱責任能力的,應予以較小幅度的從寬處罰(原則上只能從輕處罰,且從輕幅度不能過大)。但是對于那些雖然是輕度精神病患者,犯罪性質惡劣、犯罪手段殘忍、犯罪后果特別嚴重的犯罪,一般不應當減輕處罰,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考慮從輕處罰。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也就意味著精神病并不是免罪金牌,只有在發病的時候有實施犯罪的,那么才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其他時候有實施犯罪,仍舊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責任怎么承擔
十四歲以下是否負刑事責任
哪些情況下不負刑事責任,不負刑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法的起訴條件是怎樣的
2020-12-03根本違約有解除權嗎
2020-12-04藥店高價銷售口罩的行為觸犯刑法嗎
2021-03-17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流程該怎么走
2020-11-16母子公司是否分立
2020-11-08盜版被告怎么賠償
2020-11-22如何計算二次離婚的六個月時間
2021-03-10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擔保合同約定不明確該如何擔責
2021-01-06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指南
2021-02-09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