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法院判拘役也算有前科嗎
前科是指上一次的犯罪事實及受到的刑罰,常用于有前科,即以前因故受到過刑罰。有前科的人又犯新罪,如果符合累犯的條件,就構成累犯,要從重處罰。有某種前科的人不能擔任某些職務,如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能擔任中國人民法院中助理審判員以上職務。曾有違法行為,受過行政處罰的,不能視為有前科。
雖然拘役是開放性刑種,并且是輕于有期徒刑的一種,但拘役始終是一種刑罰方法,是刑事犯罪后給予的刑事制裁,是會留案底的。而案底就是指犯罪記錄制度,這種犯罪記錄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門保存,終身存在不能取消。
因此,拘役會留有案底,當然算是前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
【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 管制;
(二) 拘役;
(三) 有期徒刑;
(四) 無期徒刑;
(五) 死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二、拘役能否申請監外執行
拘役可以監外執行,但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監外執行的適用必須具備:
1、罪犯有嚴重疾病需保外就醫。對于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或者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對于罪犯確有嚴重疾病,必須保外就醫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開具證明文件,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審批。發現被保外就醫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醫條件的,或者嚴重違反有關保外就醫規定的,應當及時收監執行。
2、罪犯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嬰兒。哺乳期限按嬰兒出生后1年計算。
3、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
對具備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人民法院判決時,可直接決定。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當制作《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載明罪犯基本情況、判決確定的罪名和刑罰、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原因、依據等內容,并抄送人民檢察院和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機關。
在判決、裁定執行過程中,對具備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由監獄提出書面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監獄管理機關批準。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刑的罪犯需要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由看守所或拘役所提出書面意見,報主管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審查決定。批準暫予監外執行的機關應當將批準的決定抄送人民檢察院。
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機關執行,基層組織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單位協助進行監督,執行機關應當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嚴格管理監督。對于服刑中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原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服刑改造的情況通報負責監外執行的公安機關,以便有針對性地對罪犯進行管理監督: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必須接受監督改造并遵守有關的規定。
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滿的,應當及時收監。對于人民法院在作出判決、裁定的同時決定對罪犯暫予監外執行的,對該罪犯的收監,應當由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通知人民法院將該罪犯依法交付執行。如果罪犯是在執行過程中被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應當通知監獄等執行機關收監。暫予監外執行過程中罪犯刑期屆滿的,應當由原關押監獄等執行機關辦理釋放手續。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死亡的,負責執行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通知原關押監獄或其他執行機關。
罪犯被依法判處了拘役的,可以看看實際的情況是否有可能爭取適用緩刑。雖然拘役比較輕,但總的來說還是屬于刑事處罰中主刑的一種,于是但被判處拘役之后,即使有可能適用緩刑,這也是會留下案底,也就是我們說的會有前科。刑滿釋放之后再犯罪的話,那么就有可能被認定為累犯。
拘役的期限是多久?
拘役在哪里執行?
數罪并罰中有期徒刑是否吸收拘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誹謗誣陷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9對勞務派遣人員違紀應怎么處罰
2021-02-02股票質押就是股權質押嗎
2021-02-23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民事執行基本原則
2020-12-23欠錢被起訴房子能正常過戶嗎
2021-02-06離婚財產分割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1-04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北京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程序是什么
2021-01-30單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2021-03-24請假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07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什么是保險公司年報
2021-01-13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