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破壞性采礦罪判處多少年
《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二款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采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第三百四十六條單位犯本節第三百三十八條至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二、區分破壞性采礦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界限
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指故意毀壞或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第39條至第41條的規定,對于未經許可擅自采礦的;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等行為,又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以及破壞采礦、勘查設施的,依照《刑法》第156條的規定定故意毀壞財物罪,對直接責任人員或者破壞采礦、勘查設施的人追究刑事責任。即按故意毀壞財物罪定罪。
破壞性采礦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相似之處在于它們在客體上都侵犯了財物的所有權,主觀上都出于故意。但兩罪之間卻存在著本質的差別:
(1)客體要件不同。破壞性采礦罪主要侵犯的國家保護礦產資源的管理制度;而故意毀壞財物罪侵犯的則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2)客觀要件不同。破壞性采礦罪在客觀上表現為違反礦產資源保護法的規定,實施采礦行為,從而造成礦產資源破壞,但這種行為并沒有改變礦產資源的性質,只是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巨大浪費現象,降低或減少其利用率和回收率,從而造成對整體礦產資源的破壞,但礦產資源本身仍具有其原有價值和使用價值;而故意毀壞財物罪在客觀上則表現為毀壞行為,即毀滅、損壞,其結果是使公私財物的使用價值或價值部分或全部喪失。
(3)主體要件不同。破壞性采礦罪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而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犯罪主體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破壞性采礦罪有多個犯罪主體,其中自然人是常見的主體,除此之外單位其實也是能夠成立本罪。而在通過對比之后,我們也發現破壞性采礦罪其實與故意毀壞財物罪存在一些類似的地方,不過二者在三方面,即客體要件、客觀要件以及主體要件上面的要求不同,這也是二者間的差異所在。
破壞性采礦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界限
破壞性采礦罪與非法采礦罪司法解釋是什么
破壞性采礦罪如何定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以租代征合法嗎
2021-01-19人防車位和產權車位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老婆不愿意生小孩,她侵犯了我的生育權嗎
2021-02-20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盜竊罪和侵占罪的區別
2021-02-03父親無撫養能索取贍養費嗎
2020-11-15解除合同通知對方有期限嗎
2020-12-06整容失敗沒有合同怎么起訴
2020-11-24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勞動糾紛發生后調解期限是多久
2021-03-11勞動爭議經濟賠償金的適用情形
2020-12-27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8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保險條款并非“霸王條款”
2020-12-18人身保險中故意免責的舉證責任
2021-03-12土地權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土地轉讓模式
2021-03-11什么是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如何計算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