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承不承擔責任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 “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二是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刑事犯罪具體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而在過失犯罪中又可以區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情況。當然,過失犯罪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這首先要看法律中有沒有規定。若本身就沒有規定的話,那么就不能對過失犯罪作出相應的處罰。比如,過失造成他人輕微傷或者輕傷的,就不認定構成犯罪。但要是造成重傷或者導致死亡的話,則可以認定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肇事逃逸頂包逃逸判幾年
2021-02-12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的步驟
2020-12-08股東名稱變更是否需要工商變更
2021-02-24出資未到位股權收益如何確認
2021-03-16分期付款買手機,不還錢也不還手機會怎么處理
2020-12-28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一個負刑事責任從抓到審判要多久
2020-11-11口頭協議和合同哪個會更好
2020-12-19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企業團體意外險理賠內容有哪些
2021-02-07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保險費分擔方式有幾種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