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是解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發(fā)生的勞動爭議是重要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勞動爭議糾紛都能夠通過勞動仲裁來解決。具體來講,都有哪些勞動爭議能申請勞動仲裁來解決呢?而對于勞動者來說,如果決定通過勞動仲裁的方式來維權,應該如何申請勞動仲裁呢?對于這些問題,本文將一一為您介紹。
一、有哪些勞動爭議能申請勞動仲裁
并不是所有發(fā)生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間的爭議都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可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一般限于下列:
1、因企業(yè)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fā)生的爭議;
2、因執(zhí)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guī)定發(fā)生的爭議;
3、因履行勞動合同發(fā)生的爭議;
4、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的主體限于:
1、中國境內的企業(yè)與職工;
2、個體工商戶與學徒、幫工;
3、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人員。
有些爭議不能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問題發(fā)生的爭議就不屬于勞動爭議。
二、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根據(jù)相關文件規(guī)定,申請勞動仲裁程序如下:
首先由其本人提出書面申訴,勞動仲裁委員會將審查其申訴是否符合受理條件,并在七日內作出立案或不予受理的決定,對不予受理的,仲裁委員會發(fā)給《不予受理決定書》,說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對決定立案的,勞動仲裁委員會則發(fā)給申訴人《受理案件通知書》和《開庭通知》,申訴人需在案件受理后5日內向勞動仲裁委預交仲裁費,案件庭審過程有調查階段、辯論階段、調解階段、裁決階段等幾個程序。
勞動爭議仲裁實行一裁兩審制,即當事人對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對基層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本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
具體的材料準備如下:
勞動爭議發(fā)生后,當事人應當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內,以書面形式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它正當理由超過上述規(guī)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除外。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應當提交申訴書,并按照被訴人數(shù)提交副本。申訴書應用鋼筆或簽字筆書寫,并應載明下列事項:
1、職工當事人的姓名、職業(yè)、住址和工作單位;企業(yè)的名稱、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2、仲裁請求和所根據(jù)的事實和理由;
3、證據(jù)(人證、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鑒定材料、筆錄等)或證人的姓名和住址。
當事人可以委托律師或其他人代理參加仲裁活動。
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三人以上(含三人)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
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上文中都有詳細為您列舉了出來。如何申請勞動仲裁?對于這些問題,上文中也都有十分具體的介紹,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您解決您所遇到的問題。實踐中,作為勞動者,如果您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為某些原因發(fā)生了勞動爭議,如果該爭議屬于仲裁機構的受案范圍,那么您要及時收集證據(jù),并在勞動仲裁時效期限內申請勞動仲裁,以依法維護您的合法權益。在申請勞動仲裁的過程中,如果您有產(chǎn)生任何疑問,可以向勞動爭議專家律師咨詢解決。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細則全文
職工不服勞動仲裁怎么辦
勞動仲裁書送達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一方拒絕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0-12-26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還要承擔違約責任嗎?
2021-02-16征地補償費的構成是怎樣的
2021-01-05長期不在農村居住就是空掛戶了嗎,土地補償也沒有了嗎
2021-03-10涉外婚姻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3-23撞人撞斷腿了是刑事責任嗎
2021-01-15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惡意轉移夫妻財產(chǎn)怎么分割財產(chǎn)
2020-11-10財產(chǎn)損失鑒定報告需要提供的資料清單有哪些
2021-03-13婚姻自由受兒女贍養(yǎng)要挾怎么辦
2021-02-14基層醫(yī)院醫(y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021-01-15工傷已經(jīng)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人身保險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5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