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緩刑是不是不用坐牢?
緩刑就是將應當執行的有期徒刑暫緩執行。對于判處有期徒刑的緩刑來說,在規定的緩刑期期間沒有對社會造成新的危害的,緩刑期間過后不再執行原判的有期徒刑。
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也就是不用坐牢了。
但如緩刑期間違反法律規定,可收監執行。
緩刑有考驗期,如期間遵守規定,無犯罪則期滿視為刑罰執行完畢。
緩刑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并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
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根據《刑法》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準。如果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沒有發生應當撤銷緩刑、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監督管理規定等情況,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并且應當公開予以宣告。
二、判緩刑的條件是什么?
根據我國刑法典第72條、第74條的規定,適用一般緩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緩刑的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的特點,決定了緩刑的適用對象只能是罪行較輕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輕重是與犯罪人被判處的刑罰輕重相適應的。我國刑法典之所以將緩刑的適用對象規定為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為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
相反,被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較重,社會危害性較大,而未被列為適用緩刑的對象。至于罪行性質相對更輕的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因法院不僅僅是根據罪行性質作出具體量刑,法院認為有必要適用管制刑罰進行處罰,所以故將管制刑列為不適用緩刑制度的獨立刑種。所謂“3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判決確定的刑期而不是指法定刑。犯罪分子所犯之罪的法定刑雖然是中期或長期有期徒刑,但他具有減輕處罰的情節,判決確定的刑期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適用緩刑。
(2)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緩刑的根本條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雖然被判處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不能表明不予關押也不致再危害社會,不能宣告緩刑。但必須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適用緩刑,因而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只能是審判人員的一種推測或預先判斷,這種推測或判斷的根據,依法只能是犯罪情節較輕、犯罪人悔罪表現較好。
在這兩個因素中,犯罪情節較輕屬于已然之罪的范疇,主要表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較小,應當綜合主觀惡性與客觀危害兩個方面加以綜合評判。犯罪人悔罪表現較好屬于未然之罪的范疇,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較小,應當根據犯罪人的罪后各種表現,并適當考慮犯罪人的一貫表現作出評判。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深,有再犯之虞,適用緩刑難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刑。
《刑法》(修正案八)將74條修改為:“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三、判緩刑有案底嗎?
判緩刑,代表已經有了犯罪記錄,是有案底的。
判處緩刑的,也屬于刑事處罰,會留下犯罪記錄。犯罪記錄永久保存,不能消除。除非犯罪時未年滿18周歲,且判刑時間在五年以下,法院會依法對犯罪記錄進行封存。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根據《檔案法》等法律規定,刑事處罰案卷要保存60年。因此,宣告緩刑的案底是終身的,是不能消除的。
四、判緩刑影響一輩子嗎?
判緩刑在個人信息中依然會留下刑事處罰的記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案底,將會對以后政審的通過產生不利影響,在很多公司、企業錄用時候也會考慮相關因素。
緩刑有條件地變更有兩種情況,一是罪犯在緩刑期間表現良好,不再犯罪,可以在緩刑期滿后不再執行原判或者縮短緩刑考驗期。
二是罪犯在緩刑期內又犯新罪,則應由法院撤銷緩刑,按照數罪并罰的原則決定處以新的刑罰。
《刑法》第七十六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
只要緩刑期間表現良好,原判的刑罰就不會再執行了。如果刑罰不再執行,這次的案件也就告一段落了。
犯罪人員能向其他人一樣,找工作,去生活。衣食住行都不會受到影響。
因此罪犯在緩刑考驗期內,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經考察機關批準。緩刑罪犯參加勞動,應同工同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是否適用臺灣
2021-01-14上市公司公司上市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0-12-27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有誰知道騷擾電話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報警
2021-03-16重婚罪包括哪些行為 什么情況屬于重婚
2021-01-14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哪些人需要自行回避,應該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3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靈活就業女性退休年齡到底是55還是50
2020-12-10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保險公司是否應被追加為被告
2021-02-25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交通肇事保險公司可以先予執行嗎
2021-03-15《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