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六條明確規定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敲詐勒索犯罪的行為方式。
1、利用信息網絡實施敲詐勒索犯罪的行為方式
《解釋》第六條規定,“以在信息網絡上發布、刪除等方式處理網絡信息為由,威脅、要挾他人,索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實施上述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的規定,以敲詐勒索罪定罪處罰。實踐中,主要表現為“發帖型”敲詐勒索和“刪帖型”敲詐勒索兩種方式。“發帖型”敲詐勒索,是指行為人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有關被害人的負面信息,然后主動聯系被害人,以在信息網絡上發布相關負面信息為由,威脅、要挾被害人,進而索取財物。而“刪帖型”敲詐勒索,是指行為人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有關被害人的負面信息后,先在信息網絡上發布,然后主動聯系被害人,以刪除上述負面信息為條件威脅、要挾被害人,進而索取財物。與“發帖型”敲詐勒索相比,“刪帖型”敲詐勒索通常要借助一定的網絡平臺。例如行為人自己建立或者經營所謂的“維權網站”,收集不利于被害人的負面信息后,發布在該網站,然后與被害人聯系并告知該網站上有不利于被害人的負面信息,要求對方將特定數額的錢款存入指定的賬戶,否則就要繼續在網絡上發布或者炒作相關的負面信息。由此達到索取財物的非法目的。
2、利用信息網絡實施敲詐勒索犯罪罪與非罪的界限
《解釋》第六條采用了“索取”的表述,意味著認定敲詐勒索罪,要求行為人必須有主動向被害人實施威脅、要挾并索要財物的行為。尤其是對于“刪帖型”敲詐勒索,如果行為人沒有主動與被害人聯系刪帖事宜,未實施威脅、要挾,而是在被害人主動上門聯系請求刪帖的情況下,以“廣告費”、“贊助費”、“服務費”等名義收取被害人費用的,不認定為敲詐勒索罪。如果被害人主動上門聯系請求刪帖,但并不同意支付費用,而行為人以不支付費用,或者不支付指定數額的費用就不刪帖甚至將對負面信息進一步炒作為由,威脅、要挾被害人,進而索取費用的,可以認定為敲詐勒索罪。此外,《解釋》第六條采用的是“信息”而非“虛假信息”的表述。行為人威脅將要在信息網絡上發布、刪除的涉及被害人的負面信息即使是真實的,但只要其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發布、刪除該負面信息為由索取公私財物,仍然構成敲詐勒索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三級怎么算
2021-01-08疫苗質量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部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2-10請律師打官司怎樣付費
2020-11-22外貿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增資流程是什么
2021-03-20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護照辦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離婚協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意外保險條例的保障范圍
2021-03-24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