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當中,當大家遇到一些天災人禍的時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很可能會采取緊急避險。但是在某種情況下,因為自己的緊急避險,也會給單位或者公司帶來一些損失,所以說為了解決這種民事糾紛,其實我國對于緊急避險也是有著法律條文進行約束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民事上的緊急避險的相關法條是什么?
一、民事上的緊急避險的相關法條是什么?
1、構成要件:
①本人或者他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者社會公共財產遭受正在發生的“急迫危險”。
②具有“避險目的”。即避險人主觀上是為了避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公共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而采取避險行動。
③避險行為具有“必要性”。
④避險行為具有“相當性”。緊急避險行為不應超過必要的限度。一般指所加于他人的實際損害,不超過所避免的危險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
2、緊急避險的法律效果:
(1)因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限度,構成“避險不當”。由緊急避險人 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2)避險適當的,因避險造成的損害按照以下規則承擔:
①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賠償責任。引起險情的人是否具有過錯,在所不問。
②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可以適用公平責任,又受益人適當補償。
二、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129條 緊急避險
第一百二十九條【緊急避險】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相關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4月2日 法(辦)發〔1988〕6號)
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某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
以上資料就是小編針對,民事上的緊急避險的相關法條是什么的詳細介紹。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出,因為緊急避險而造成一定損失的情況下,由引起險情情況的人進行承擔損失。但是如果是因為自然災害導致大家進行緊急避險的話,對所造成的損失是不予承擔的。緊急避險也是為了進行自我保護,在法律當中是受法律保護的。
緊急避險發生交通事故怎樣認定事故責任?
緊急避險交通事故判決書
民事糾紛怎么處理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追討退休前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3-10法律援助辯護的種類和適用情形
2021-02-10法醫鑒定輕微傷害標準
2021-01-20商標字體侵權能否要求賠償
2021-01-13解約定金必須約定嗎
2021-01-12非直系親屬房產贈予合同怎么寫
2021-03-14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申請先予執行的裁定時間
2020-12-07應該怎么申辦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
2020-11-08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拆遷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06土地轉讓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