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偽造身份證是什么罪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加重處罰事由: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而情節嚴重的,是本罪的加重處罰事由。這里的情節嚴重,是指偽造、變造的次數多、數量大的;非法牟利數量大的;因他人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進行犯罪活動造成嚴重后果的等。
考察某種危害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要在準確評價其社會危害性基礎上分析是否具備本罪的全部構成特征。對于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例如出于個人癖好,模仿真居民身份證制造摹本,并未使之流入社會而僅是個人收藏的;行為認為自己的居民身份證字跡不清,擅自開啟證件聚脂薄膜密封加以深涂的,或認為證件姓名用字有誤,擅自涂改的,不應認為是犯罪。
二、本罪與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界限
居民身份證是公安機關頒發給具有一定資格公民的證件,因而也屬于國家機關的證件的一種,但立法者出于對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有效管理,單列其為一罪,有利于懲治這類犯罪。二罪的區別表現為:
(1)二罪侵犯的直接客體不同,后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的信譽和正常的管理活動;
(2)二罪的行為手段不同,后罪中除了包括偽造、變造以外,還有"買賣"。因而如果有買賣居民身份證,社會危害性嚴重應予以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應以后罪論處;
(3)二罪侵犯的對象不同,后罪侵犯的對象是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
偽造身份證的犯罪事實應當由司法機關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認定,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相關犯罪事實的認定,一般是結合偽造身份證的事由以及造成的后果來進行量刑處理的,但如果構成了加重處罰的情節,則需要從嚴從重進行處罰。
怎樣認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客觀方面是什么
偽造貨幣罪最高可判處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標準,怎么計算
2020-12-25損壞他人名譽罪怎么判
2020-12-23臨時工勞動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偷窺隱私在法律上如何處理
2021-03-17股權融資包含無形資產嗎
2020-11-28起訴離婚起訴書誰給寫更為合適
2021-02-27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自助存包丟失商場是否應當賠償
2020-12-04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