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規范行政處罰行為的基本法律,《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的事實認定進行了要求和規范。其中對事實認定的要求是:“以事實為依據”(第4條第2款);“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第30條)。但“以事實為依據"、“查明案件事實”這樣的規定,并沒有為行政機關提供證明標準這一認定事實的最低限度。因為“以事實為依據”的要求在實踐中只能落實為“以認定的事實為依據";而“查明案件事實”是對行政機關的最高的要求,不是最低的限度。其實,什么情況下算作“查明案件事實”,才是應當作出明確規定的。可見《行政處罰法》并未對證明標準這個事實認定的關鍵問題作出明確。
2、《行政訴訟法》
雖然我國行政程序立法滯后,《行政訴訟法》中卻包含了許多對行政行為的規范,甚至對證明標準問題,行政訴訟法也作了一定的明確。《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二)項規定:主要證據不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撤銷或部分撤銷具體行政行為。根據該規定,法院如認為被訴行政處罰的事實認定屬于主要證據不足,就會否定行政機關的事實認定,撤銷處罰決定。將該規定作反對解釋,如果行政處罰不屬于主要證據不足,就不會被法院撤銷。法律從否定的角度明確了一個原則:如果主要證據不足,案件事實就不能進行認定。這其實就是法律對行政處罰證明標準的規定。它告訴行政機關,當收集的證據達到一個最低的程度,即“不屬于主要證據不足”時,待證事實就被法律視為真實,行政機關就可以認定事實了。《行政復議法》也作了類似的規定。(見《行政復議法》第28條第三項)
上述規定雖然從性質上屬于證明標準的規定,但也存在不足。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不屬于主要證據不足”的標準過于籠統,其含義是主要證據不足以外的情況。主要證據不足以外的情況是什么?是主要證據充足一種嗎?
二是“主要證據”的含義不明確,主要證據是證明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據還是對一定待證事實起主要證明作用的證據?主要證據與次要證據如何區別?
三是該標準與《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維持行政決定的標準并不一致,根據該法規定,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認定方面的標準是“證據確鑿”。“證據確鑿”和“不屬于主要證據不足”在語義上顯有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介入政府征收補償工作的重要意義
2020-12-15購房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23學車引發車禍,賠償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1-10什么叫第三者責任險?
2021-03-06無產權安置房繼承要繳稅嗎
2021-03-03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公司可以跟工傷人員解除合同嗎
2020-12-03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廠房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1-03-15物流公司拆遷補償辦法
2021-03-15拆遷補償方案公示后,沒有征集被拆遷人意見,怎么辦
2021-03-05房屋拆遷委托書都有哪些內容
2021-01-22在自家承包地搭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0-12-07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3舊城改造項目需要什么批文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