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一般來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均是過失犯罪,但只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才需要負刑事責任。
而法律規定的過失犯罪頗多,常見的有: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等。
第一種情況是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第二種情況是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懷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過失犯罪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是過失犯罪。
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二百三十三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處罰上,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明顯要小,因此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
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一般來說,過失犯罪是因為自己的心理支配之下而實施的。一般來說,過失犯罪都是盲目進行自信,認為自己可以避免此次犯罪結果的發生或者是犯罪行為的發生。所以其主觀惡性比較小,所以根據相關規定,一般來說法院會對過失犯罪進行酌情處理。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面積不應該計入公攤面積
2021-02-11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國企能購買有抵押的房產嗎
2021-02-25駕駛員對交通事故現場怎么處理
2021-01-23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法律上的離婚保護措施有哪些
2021-03-15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飯店試用期十天不給工資合法嗎
2020-12-26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投保當天發生車禍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0-12-30解除保險合同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18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