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借條又有還款協議和承諾,出借人主張兩筆借款,借款人聲稱系同一筆借款,孰是孰非?日前,江蘇濱湖法院審結了這起案件,通過細致縝密的邏輯推理,去偽存真,依法駁回了出借人的訴訟請求。
齊某于2004年6月向張某借款4萬元,出具借條承諾到2005年連本帶息付4.8萬元。2006年8月齊某寫下還款計劃,明確付款金額為5萬元及分期付款期限。2007年2月齊某寫下承諾,內容為:借張某4萬元,現按本金4萬元利息1萬元計算,已還2萬元(有條子),余款3萬元定于2007年2月還清。2007年6月,張某以齊某于2003年上半年向其借款4萬元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齊某歸還張某借款2萬元并承擔相應利息。原本糾紛到此結束,沒想到出借人張某于2007年10再次向法院起訴,稱存在兩筆借款,共計8萬元。法院已處理的借款余款2萬元發生在2003年上半年,對應的是齊某在2007年2月寫下的承諾,但齊某實際上在2004年6月還向他借款4萬元,有借條及2006年8月齊某的還款計劃為證。齊某則大呼冤枉,堅稱自己只借過4萬元,還剩2萬元未還,并且法院也已確認。
濱湖法院查明了事實后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齊某與張某之間的借款是一次還是借兩次。根據常理,個人之間借貸關系一般以借條為主要的證明形式,還款計劃或承諾是在借貸行為發生后,債務人對還款金額、方式、期限所作出的意思表示,系附隨于借條對債權債務關系的確認,僅憑還款計劃或還款承諾并不能足以證明雙方當事人之間在借條所反映的借貸關系外另存在獨立的借貸關系。張某稱與齊某之間有兩次借款的行為,現能提供的證據也僅有一張借條,沒有其他確實有力的證據。而張某提供給法庭的、由齊某出具的2006年8月的還款計劃及2007年2月的承諾,在總金額、還款金額上均能對應,可以認定是對同一筆款項所作的約定。因此對張某要求齊某再次償還欠款的請求不予支持。據此,法院作出了上述裁判。目前,該判決已生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補充協議主體與主合同主體要一致嗎
2020-12-07網絡造謠人身攻擊怎么處罰
2021-03-06婦女生產期間可以免職嗎
2020-12-06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民事訴訟須知
2021-02-04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級別管轄可以提異議嗎
2021-03-20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交通事故中沒責任認定書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4土地轉讓范文
2021-02-24某土地轉讓合同糾紛請求市政府協調解決的請示
2020-11-27土地流轉法規的內容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