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社會上新型犯罪案件也是層出不窮,一些高級犯罪手法出現在人們面前,很多不法分子一直在尋找法律的漏洞并利用這些漏洞實行犯罪,例如近年來出現的洗錢罪,所以,完善法律法規一直是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什么是洗錢罪名量刑和立案標準?
一、什么是洗錢罪名量刑和立案標準?
(一)洗錢罪名量刑標準
1、自然人犯洗錢罪的,沒收實施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走私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洗錢數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洗錢數額百分之五上以百分之二十以下罰金。
2、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洗錢罪名立案標準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走私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提供資金賬戶的;
2、協助將財產轉換為現金或者金融票據的;
3、通過轉賬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的;
4、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的;
5、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質和來源的。
二、洗錢罪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依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8、28 法釋〔1998〕 20號)
第一條 以進行走私、逃匯、洗錢、騙稅等犯罪活動為目的,使 用虛假、無效的憑證、商業單據或者采取其他手段向外匯指定銀行騙 購外匯的,應當分別按照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二節、第一百九十條、第一百九十一條和第二百零四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非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與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勾結逃匯的,以逃匯罪的共犯處罰。
第五條 海關、銀行、外匯管理機關工作人員與騙購外匯的行為人通謀,為其提供購買外匯的有關憑證,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 證和商業單據而出售外匯,構成犯罪的,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第六條 實施本解釋規定的行為,同時觸犯二個以上罪名的,擇一重罪從重處罰。
第七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的,其違法所得予以追繳,用于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的資金予以 沒收,上繳國庫。
第八條 騙購、非法買賣不同幣種的外匯的,以案發時國家外匯管理機關制定的統一折算率折合后依照本解釋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田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8.28 法釋〔19983 20號〕
第五條 海關、銀行、外匯管理機關工作人員與騙購外匯的行為人通謀,為其提供購買外匯的有關憑證,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證和商業單據而出售外匯,構成犯罪的,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5:四十、洗錢案(刑法第191條)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走私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提供資金賬戶的;
2、協助將財產轉換為現金或者金融票據的;
3、通過轉賬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的;
4、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的;
5、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質和來源的。
綜上所述,就是什么是洗錢罪名量刑和立案標準和洗錢罪的司法解釋,這是當今社會一種比較高級的犯罪手段,一般涉及的金額相對較大,犯罪手段也很多樣,要想能夠快速分別一個人是否在進行洗錢,還得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或者是根據具體案件咨詢專業的律師團隊尋求幫助。
怎么對脫逃罪量刑處罰,脫逃罪判多久
自首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輕微傷量刑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工隱瞞病情入職,單位是否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5軍人結婚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8一般保證
2020-11-09指定管轄的黨紀處分怎么辦
2021-01-27婚后買房登記在一方名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2-21子女撫養費一方拒絕支付怎么辦
2020-11-09離婚雙方都簽字了是否立刻有效
2021-01-15夫妻能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1-02-08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顧客在商場因地面有水而摔倒受傷,商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21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員工上班打游戲可以開除嗎
2020-11-29能登報聲明斷絕親子關系嗎
2021-03-20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保險合同中止期間發生效力嗎
2021-03-17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死亡后什么起停止支付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