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加強對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管理,保障和促進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業的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天津市法律服務機構管理若干規定》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是指除律師事務所、公證處、街鄉鎮法律服務所以外,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咨詢服務,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中介服務組織。
依照本辦法從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的人員,稱為法律咨詢工作者。
第三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司法行政部門是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主管部門。
第五條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5名以上的專職法律咨詢工作者;
(二)有固定的執業場所和必要的設施;
(三)自有資金3萬元以上;
(四)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
第六條法律咨詢工作者應已取得法律專業大專以上文憑,或已取得律師資格,或實際從事法律專業工作5年以上;是國家機關在職工作人員的,必須與原單位脫離隸屬關系。
第七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名稱采用字號加“法律咨詢服務部”的形式組成。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國際”等字樣以及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的名稱。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名稱不得稱為“中心”。
第八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可以為公民和法人提供下列法律服務:
(一)解答法律咨詢;
(二)代為草擬、審查、修訂有關法律事務的文書;
(三)擔任法律顧問;
(四)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第九條申請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章程;
(三)組成人員的資歷和身份證明;
(四)執業場所所有權證明或使用權證明;
(五)資信證明或驗資證明;
(六)其他必要的文件。
第十條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向所在地區、縣司法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區、縣司法行政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并在報市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后通知申請人。
市司法行政部門發現批準不當的,可以在收到批準文件之日起10日內通知批準機關撤銷原批準決定。
第十一條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申請人自收到批準書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開業登記,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并將復印件送批準機關備案。逾期不申請辦理開業登記的,原批準文件自行失效。
第十二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變更或者終止須經原批準機關批準,自批準之日起30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登記。
第十三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向公民和法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暫按司法部、財政部、國家物價局制定的《律師業務收費管理辦法》收取法律咨詢服務費。
第十四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決定內部機構設置、人事用工、工資福利、獎懲等事宜。
第十五條未經司法行政部門批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咨詢服務。
本市各級國家機關不得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其在職工作人員不得在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兼職從事有償法律服務。
第十六條法律咨詢工作者須持有司法行政部門制發的《法律咨詢工作者證》從業,凡歇業或被辭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收回證書。
法律咨詢工作者應按年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對《法律咨詢工作者證》的注冊登記工作。
第十七條法律咨詢工作者辦理法律事務,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恪守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十八條法律咨詢工作者不得在其他性質的法律服務機構兼職。從業中不得使用律師名義。
第十九條法律咨詢工作者承辦業務,由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統一接受委托,統一收費,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收取報酬。
第二十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及其法律咨詢服務人員,不得以給付介紹費吸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其介紹委托人。
第二十一條法律咨詢工作者因過錯給委托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的,由所在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二條《天津市法律服務機構管理若干規定》施行前沒有經過司法行政部門和工商行政部門審批、登記的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在《規定》施行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審批、登記手續。
國家機關已經設立的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在《規定》施行之日起3個月內,與國家機關脫離,并且將脫離情況報告所在地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
第二十三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批準其設立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或者停止營業,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司法行政部門批準擅自開業的;
(二)以給付介紹費吸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介紹委托人的;
(三)吸收國家機關在職工作人員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利用非法手段,壟斷某些地區或者行業的法律服務事務的。
第二十四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批準其設立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或者吊銷《法律咨詢工作者證》,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國家機關在職工作人員在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中兼職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二)無《法律咨詢工作者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三)同時在兩個以上的法律服務機構中從業的;
(四)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的。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不履行處罰決定,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的具體運用問題由天津市司法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名稱變更是否需要工商變更
2021-02-24哄騙立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0-12-31公司合并后的稅務事項該怎么處理
2021-02-04抵押物擔保能否直接執行賬戶
2021-03-01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裝修工程預定合同簽字有效嗎
2021-03-15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政府政策可以構成情勢變更嗎
2021-03-13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2021-03-19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10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外資保險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進行交易嗎
2021-03-17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