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臺產權保護頂層設計為解決八大產權問題明確方向
據新華社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27日正式對外公布。這是我國以中央名義出臺產權保護的頂層設計,《意見》為解決長期以來社會所關注的八大產權問題明確了方向。
作為頂層設計,《意見》逐條明確了各個任務的具體負責部門,相關配套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中。
五個原則
堅持平等保護。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堅持全面保護。保護產權不僅包括保護物權、債權、股權,也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
堅持依法保護。強化法律實施,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堅持共同參與。做到政府誠信和公眾參與相結合。
堅持標本兼治。加快建立產權保護長效機制。
十大任務
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
完善平等保護產權的法律制度;
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
嚴格規范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序;
審慎把握處理產權和經濟糾紛的司法政策;
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
完善財產征收征用制度;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健全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各項制度;
營造全社會重視和支持產權保護的良好環境。
八大產權問題及解決方向
非公有產權保護弱于國有產權保護:
堅持平等保護
現狀:由于歷史原因,存在一些法律制度對不同所有制產權保護不夠同等,對非公有產權保護弱于對公有特別是國有產權保護,出現因所有制主體身份不同而同罪異罰或異罪異罰現象。
《意見》明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加快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健全以企業組織形式和出資人承擔責任方式為主的市場主體法律制度,統籌研究清理、廢止按照所有制不同類型制定的市場主體法律和行政法規。加大對非公有財產的刑法保護力度。
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過去的經營不規范問題:
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則
現狀:長期以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違規經營甚至涉嫌違法行為。特別是一旦企業涉案,容易“新賬舊賬一起算”。對此一些民營企業憂心忡忡,甚至影響投資意愿。
《意見》指出:堅持有錯必糾,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剖析一批侵害產權的案例。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舊法之間從舊兼從輕等原則,以發展眼光客觀看待和依法妥善處理改革開放以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
解讀: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常*翱說,中央明確歷史、辯證地看待過去的不規范行為,給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有利于他們安心投資、生活。
涉案財產處置隨意牽連合法財產:
依法慎-重
采取強制措施
《意見》提出:嚴格規范涉案財產處置的法律程序,依法慎-重決定是否采取相關強制措施。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界限、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的界限、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兼并重組中涉及的經濟糾紛與惡意侵占國有資產的界限,防范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防止選擇性司法。
解讀:常*翱說,這些措施旨在穩定社會基本財產秩序,督促公權力依法行為,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企業、個人合法財產權的嚴格保護。應盡快形成具體辦法,使其成為行政實踐和司法實踐。
現狀:企業和公民財產權受到侵犯,執法司法不夠規范是一個重要原因。比如,不管企業涉案性質輕重,一旦涉案動輒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造成企業正常經營無法進行,甚至破產倒閉;處理涉案財物時擴大范圍,混淆企業法人財產和股東個人財產,混淆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混淆涉案人員個人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等。
“新官不理舊賬”:
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
現狀:一些地方政府政策不連續,“新官不理舊賬”,有的甚至招商引資時“敲鑼打鼓”,項目上馬后“關門打狗”;有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極端的甚至將外來投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視作“打土豪”的對象;有的調整規劃采取行政強制性措施,不給予企業必要的搬遷補償費用。
《意見》明確: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建設,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兌現向社會及行政相對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因違約毀約侵犯合法權益的,要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
解讀: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忠說,政府是公權力的代表,強調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對于約束政府行為,維護人民權利意義重大。
房屋土地使用權到期:
研究后續期法律安排
現狀:土地使用權到期后,房子還是你的嗎?隨著越來越多的百姓擁有屬于自己的房產,這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意見》明確:研究住宅建設用地等土地使用權到期后續期的法律安排。
解讀: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新說,目前,關于住宅用地使用年限續期的法律依據主要是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目前的法律條文由于缺乏細則,如何“自動續期”存在不確定性,難以操作。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林認為,意見提出財產權利保護問題,實質是承認并尊重房產已經成為城鎮居民重要財產權的現實。意見盡管沒有出臺具體的內容,但特別重要的是,指明了要向有利于財產保護的方向進行制度設計。
孫*忠認為,關鍵意義在于中央明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導向,即推動形成全社會對公民財產長久受保護的良好和穩定預期。
強征強拆:
給予被征收征用者
公平合理補償
現狀:由于財產征收征用制度不完善,相關法律規定不夠明確具體,造成行政機關自由裁量空間大,少數地方借“公共利益的需要”之名強征強拆公民房屋,或征收征用補償不夠公平合理。
《意見》明確:完善土地、房屋等財產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合理界定征收征用適用的公共利益范圍,不將公共利益擴大化。給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補償。
解讀:孫*忠說,需要在法律上明確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圍,即使涉及公共利益,也要目的正當、程序正當、足額補償。要讓百姓有知情權,以及一定的參與權和決定權。
常*翱、楊*新等表示,受人關注的賈*龍案,起因就與征地拆遷有關。意見提到細化規范征收征用的法定權限和程序,這是最根本的法律約束。
國資“蛀蟲”:
防止內部人
任意支配國有資產
現狀:由于我國國有資產產權保護制度仍不完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國有產權由于所有者和代理人關系不夠清晰,存在內部人控制、關聯交易等;由于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所有人缺位,土地等自然資源由國有企業低價甚至無償使用。
《意見》提出:以制度化保障促進國有產權保護,防止內部人任意支配國有資產,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逐步實現各類市場主體按照市場規則和市場價格依法平等使用土地等自然資源。
解讀:常*翱說,要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制度化建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侵吞國有資產的必須依法追究。
侵犯知識產權成本過低:
提高侵權法定賠償上限
現狀:由于知識產權侵權成本過低,造成侵權行為屢禁不止,嚴重損害創新活力。
《意見》明確: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探索建立對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實施懲罰性賠償,并由侵權人承擔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解讀: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林說,嚴格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有利于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也有利于廣大知識分子憑借知識資本成為中高收入者。當前要探索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創新,盡快在有效界定科研人員知識產權上形成可操作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分為幾級
2021-02-08貸款擔保證明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2020-12-02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2-12婚內協議及應注意的問題
2021-03-15何為商業銀行的合并,商業銀行的合并會產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03未裁決的違章處理辦法是什么
2020-11-15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總公司變更資本金要提交書面報告嗎
2021-01-17同等責任定損需要雙方保險都在嗎
2021-03-09按揭車保險怎么買
2021-01-18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研究
2020-12-02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什么部門確定
2020-12-18土地承包的主體可以是誰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