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關于勞動關系的書面文件。勞動合同的解除情形很多,勞動合同的解除也是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規定的。那么,應該怎么解除勞動合同呢?下面由律霸網站為您解答關于勞動合同解除的內容。
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
1.0 員工提出辭職, 需解除勞動合同:
1.1 直屬主管于正式收到『員工辭職通知書』后,注明對該員工辭職的批復(包括同意離職的日期等)。并聯同人力資源部安排與該員工面談了解情況及員工對公司的意見。
1.2 由人力資源部安排辭職員工辦理辭職手續。
1.3 由人力資源部到勞動部門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相關事宜且終止保險事項。
2.0 公司提出辭退員工, 需解除勞動合同:
2.1 辭退員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是解除勞資關系之最終及迫不得已之措施, 若員工的違規行為經兩次警告, 或其工作能力及表現未能達到公司要求者, 公司變更其工作崗位及職級而該員工不同意接受時, 公司有權與其解除勞動合同或辭退。
2.2 公司認為嚴重者可實時解除勞動合同而無需發給補償金, 并根據實際情況追討其對公司或個人造成的經濟損失。
3.0 公司無論員工辭職或被解除勞動合同, 人力資源部及部門經理應及時檢討有關人事策略, 并決定 是否需要招聘或調升員工填補該空缺。
4.0 離職面談:
4.1 離職面談之目的乃收集及統計員工離職的原因及其它有關資料,以便公司改善有關措施和制度。
4.2 離職面談由人力資源部或部門主管/經理主持, 并對該員工辭職作出批復。
4.3 離職面談報告存放在離職員工之個人檔案文件內, 每月離職人數、原因等有關資料將摘錄于每月人事工作報告內。
4.4 離職員工可自愿填寫『員工離職意見書』, 該意見書的內容由人力資源部處理并判斷其準確合理性后交有關人員,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及完善用人制度。
5.0 離職證明:
5.1 離職員工可向人力資源部申請發給離職證明書。
5.2 人事部發出之該離職證明書只證明離職員工之受雇日期、職位及離職原因。
5.3 被開除的職工只獲發開除證明書而不可獲發離職證明書。
6.0 離職時及最后工資結算要求: 離職員工于離開公司前必須將所有公司物品退還給公司, 并完成『員工離開公司退還公司物品報告表』。該報告表必須由直屬上司、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簽署證明已退還所有物品后, 財務部才為離職員工結算工資。
7.0 最后結算薪金包括以下項目:
7.1 計算至該員工上班最后一天之工資及補貼;
7.2 未休之有薪假期補償金結算;
7.3 由于其他原因產生的需補/扣之代金額(例:保險金);
7.4 扣除向公司借款/賠償之金額。
8.0 離職員工在當月連續出勤15天以上者(不包括15天), 方可享受當月獎金。計算獎金的方法是:按當月獎金額為單位, 按離職員工離職當月之實際出勤日數計發。
9.0 最后結算之款項于員工離公司后七天內清付給離職員工。
10.0 解聘補償金: 公司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期內, 在員工未曾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公司因其它原因主動提出與員工終止此合同, 公司可按下列標準予該員工補償金。
10.1 勞動合同期滿解約: 工作一年按一個月計算, 不足一年按一年計, 以此類推, 基數為一個月基本工資。勞動合同期中解約: 工作一年按一個月計算, 不足半年按半年計, 以此類推, 基數為一個月基本工資+生活補貼, 當月所獲的一次性獎勵不算;
10.2 如未提前通知該員工, 可補發該員工代通知金, 基數為一個月的基本工資。另,如員工提出中止合同,且因個人原因未能提前通知公司即離開者,員工亦需交納一個月代通知金予公司,基數為一個月的基本工資+生活補貼。
勞動合同的解除有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情形,不論是什么方式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需要遵守勞動合同的解除程序,這樣才能順利解除合同,避免引起糾紛,關于勞動合同解除的補償標準等問題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站的律師。
:
如何解除勞動合同呢?
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權與抵銷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11對工傷鑒定結果有懷疑怎么辦
2021-01-31監事會怎樣設置
2020-12-19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工傷意外身亡賠多少錢
2021-02-11合同內容前后矛盾如何處理
2021-03-05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過戶了怎么辦
2021-02-08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交通理賠交強險是多少錢
2021-01-20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保險公司對交通事故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01保險代理人的類別可以分為哪幾種
2021-03-01出車禍后多長時間保險時效過期
2021-03-21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