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精神損害賠償是權利主體因其人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損害而要求進行賠償的民事權利。在法律上具有補償、撫慰、懲罰三重功能。
制度的建立
精神損害賠償首先興起于民事侵權領域,并隨著人權理論和社會公平負擔理論的發展而發展,尤其是經過二戰后人們對法西斯肆無忌憚的踐踏人權的反思,使保護人格,重視精神損害的賠償成為各國國家賠償法重要的價值取向之一,西方各國如法國、美國許多州都通過立法將精神賠償歸入國家賠償的范圍之內。我國隨著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出臺,基本確立了民事賠償方面的精神賠償制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學生實習期可以簽什么合同
2020-11-18版權注冊費如何繳納
2020-12-30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交通意外保險怎么賠償
2021-01-01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什么情況下需要簽訂補充合同
2021-03-21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兒子怎么辦
2021-01-04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打車出車禍可理賠嗎
2020-12-18保險的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3-06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意外險拒賠后如何申訴
2021-02-18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8承包的林地可以建房嗎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