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造成的損害就是指對民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對自然人來講是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精神活動的損害,以及自然人與法人或其他組織維護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動的破壞,其最終表現形式是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喪失或減損。
通過對損害、損害賠償及精神損害的分析,我們可以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作一探討和分析。
自從《民法通則》頒布實施以來,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稱謂有以下幾種:一是使用精神損害賠償的概念。認為精神損害就是行為人侵犯他人的人格尊嚴或者其他違法行為致使他人心理、感情遭受創傷和痛苦,無法進行正常的日常活動的非財產損害。精神損害賠償就是加害人對此種精神損害承擔的財產責任。二是使用非財產損害賠償的概念。此觀點認為精神損害賠償的提法不妥,主要理由是:法人根本不存在精神損害;精神損害以內心感受為依據衡量賠償,不科學。
以上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精神損害賠償的含義進行界定,但是,從這些概念的比較中可以發現,對精神損害定義中人為地加上了一個前提-侵權,從表述上包括“侵權”“侵犯”“侵害”等,而事實上,根據前文概念的分析,精神損害賠償并沒有侵權這一邏輯前提。除此之外,對精神損害賠償更趨于“非財產損害賠償”,現分析如下:
本神損害賠償的提法不太嚴密,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和邏輯上的混亂。
在民法上,民事權利有財產權和非財產權之分。侵害民事權利所造成的損害有財產損害和非財產損害之分。在法律上,非財產損害是以非財產的存在為前提,那么可以認為精神損害是行為人損害非財產權(直接侵犯和間接侵犯)為前提的,以精神損害為結果的一種民事責任。但是,這種提法在邏輯上不太確切,在法律術語中很難找到其對稱術語。人們很容易將財產損害作為精神損害的對稱術語,但這是不科學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于公民扭送的套路貸犯罪案件應當立即受理嗎
2021-03-24子女不贍養老人該如何
2020-12-25立約定金交付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10父母離婚孩子17歲可以獨自生活嗎
2021-02-24交通事故責全責保險賠償需要保險公司的人在場嗎
2021-03-18肺炎疫情期間辭退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5火災財產損失如何舉證
2020-11-15雇傭關系需要辭職嗎
2020-12-09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09【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合同糾紛: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1-01-29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履約保函有效期是多久,履約保險的風險有哪些
2020-12-12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該保險合同是否適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