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糾紛是否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能否造成精神損害,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我國民法通則和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并沒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因而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一直為知識產權理論界和司法實踐部門廣為關注。在審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如何認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如何計算精神損害賠償數額都是司法實踐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通過和施行無疑對民事侵權,包括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在對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理論和實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該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提出對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一點建議,以期促進對權利人精神權利的保護。
一、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理論依據
(一)相關法律規定
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能否造成精神損害,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世界各國的法律規定有所不同,對精神權利的保護程度是不一致的。英美法系并未規定對侵犯精神權利的經濟賠償的救濟措施;大陸法系則通常都規定了對精神權利的侵犯采取賠償權利人精神損失的救濟措施1.我國民法通則和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對此問題并未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但從中可以找到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理論依據。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痹撘幎ㄖ械摹百r償損失”可以理解為我國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也是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據。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規定了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是指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對于侵害著作權人權利的行為,該法規定了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形式。這里的賠償損失可以理解為對侵害著作人身權而對權利人造成的精神損害賠償的直接具體的法律依據。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作者可以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此,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著作人身權應當同公民一樣受到同樣的保護。對于著作權人的精神權利各國版權法所保護的內容有所不同,而《伯*尼公約》第6條之2第一款所明確規定的精神權利僅僅有兩項,即作者身份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作者仍保有要求其作品作者身份的權利,并有權反對對其作品的任何有損其聲譽的歪曲、割裂或其他更改,或其他損害行為。”因此我國著作權法對精神權利的保護是符合伯*尼公約的要求的,且保護水平較高。此外,我國著作權法第36條還規定了作為鄰接權主體之一的表演者的表明表演者身份和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精神權利。從國際保護來看,作為鄰接權主體之一的表演者的精神權利較版權人的精神權利的出現要晚得多。伯*尼公約僅規定了對版權人精神權利的保護,而有關鄰接權保護的羅馬公約及其他任何國際條約都未規定對表演者精神權利的保護問題,直到1996年的《世界表演和唱片條約》才明確規定了表演者的精神權利。
我國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于精神權利保護問題及相應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未作規定。
(二)學界理論觀點
對于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大多數學者認為對知識產權侵權中涉及的侵害人身權的問題,應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責任予以補救。其賠償范圍僅限于對受害人人身精神權益的精神損害賠償,不包括因侵害知識產權人身精神權益而遭受的財產損失。對于侵權情節一般的,首先應當適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或公開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形式,而不適用賠償損失的責任形式;對精神損害情節較重,適用其他民事責任形式不足以使受害人的權益受到保護的,應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但是在確定賠償數額時要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避免出現過高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2.
二、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實踐
(一)侵害著作人身權的精神損害賠償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侵害著作權人人身權的問題,已經適用了精神損害賠償對權利人進行保護。這也是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中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最主要和常見的一種類型。如在吳*中訴被告**朵云軒、香港**古玩拍賣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案中,兩被告聯合在香港拍賣出售了一幅假冒其署名的畫,法院認為被告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權,判令賠償原告由此受到的損失3.
網絡的發展在對著作權人經濟權利的保護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對著作權人精神權利的保護提出了挑戰。在網絡環境下,精神權利是否仍應受到保護呢?是否應當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絡已經使得天衣無縫地改變他人作品并在網絡上傳輸變得易如反掌,作者的精神權利,尤其是署名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極易受到侵害。在網絡時代保護作者的精神權利還是極為必要的,因為這一方面是保護著作權,鼓勵和促進作者進行文學藝術創作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保證公眾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保障網絡健康發展的需要。此外,網絡環境下對于表演者精神權利的保護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因為網絡技術使得侵權人可輕而易舉地對表演者表演形象非法歪曲,對表演者表演進行篡改,破壞表演者表演的完整性等等。
在法院去年處理的六作家訴**互聯公司網絡版權侵權糾紛一案中,原告方認為被告擅自將其作品上網,使原告受到各方詢問,干擾了寫作計劃,從而遭受精神損害,故六作家各提出賠償精神損失5000元的請求。由于該案中不涉及侵犯作者精神權利的問題,在網絡上傳輸的作品均是完整的,并對作品予以正確署名,因而判決駁回了六作家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后原審法院提出在互聯網上應承認精神權利的保護,如果侵權內容包括了作者在作品中依法享有的精神權利,即可判決賠償4.可見,法院還是傾向于保護權利人在網絡空間的精神權利的。但在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時,筆者認為應強調這種賠償屬補償性,而非懲罰性,因而應將精神損害賠償額限制在一個適當的范圍內,避免出現過高的精神損害賠償額。
(二)侵害專利權、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案件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侵害其他知識產權如專利權、商標權,進行不正當競爭等糾紛中,侵權行為也會造成對權利人的商譽、信譽等關于法人名稱權、名譽權的精神利益的損害。雖然相關法律對此并未作出具體規定,但司法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對此類精神損害予以賠償的案例。例如對于因侵權造成的商譽損失,在**巴黎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訴北京太陽城商場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中,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商譽損失一萬元,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另外,在**娃哈哈集團公司訴被告**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名譽損失費320萬元,后雙方在二審就商譽損失問題達成調解。
三、最新司法解釋與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
(一)指導性原則
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為民事侵權包括知識產權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提供了指導性原則,包括:
1、精神損害賠償適用條件
只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法院才可根據受害人的請求判令侵權人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如果未造成嚴重后果,對精神損害賠償請求一般不予支持,而是根據情形判令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2、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
該解釋中確定了精神損害賠償金的性質為精神損害撫慰金,即是一種補償性的賠償,而非懲罰性賠償,因而應避免出現過高的賠償額。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應參照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
(二)有關侵害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著作人身權、商譽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
該司法解釋第五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倍勒瘴覈鳈喾ǖ囊幎?,法人和其他組織也應享有法律規定的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當其上述精神權利受到侵害時,也應有權請求賠償精神損害。這里就出現了著作權法的規定與該司法解釋的規定相矛盾的問題,容易造成司法實踐中的混亂。而且,在侵害其他知識產權而引起商譽等有關法人或其他組織名稱權、名譽權的案件中,司法實踐中已經出現了前述的對其商譽損失予以賠償的案例。如果依該解釋,這些案例所確定的對商譽的精神損害賠償似乎也不能成立。因此該條規定與其他法律規定之間所產生的不統一應當引起重視,筆者建議對于涉及侵害法人和其他組織知識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應予以明確規定,并與現行法律保持一致,以充分保護權利人的精神權利。
這樣看來,國家是保護您的知識產權的,一旦您相應的權利被侵害,您完全可以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畢竟,自己的心血絕不可以被別人輕易竊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保定律師石進學, 河北宇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副主任律師,1995年以保定地區第六名的高分通過律師資格考試,1996年在該所執業至今。石進學律師具備扎實地法律專業功底,經過20余年的執業又具備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在執業過程中視當事人之托為己任,并注重辦案的社會效果,始終堅持“替百姓說話、為企業分憂”的樸實宗旨,多起案件的辦理結果均受到了委托人的好評。特別是1997年辦理的四川76名民工索要勞動報酬一案,在民工一方準備好炸藥包,廠方法人代表聘請保鏢雙方矛盾一觸即發的危急情況下,與民工在磚廠同吃同住四天四夜,睡磚窯、喝井水,穩定民工情緒,做廠方工作,終于成功將該案調解。保定市司法局發出工作簡報,予以表彰,保定日報、保定晚報也分別刊發了題為《石律師出現在危急時刻》和 《 勞資雙方劍拔弩張,情急之中律師挺身》的相關報道。在辦理各類委托案件的同時,先后擔任多家重點企業、公司的法律顧問,為企業的生產經營保駕護航,深得顧問單位的信任。 突出優勢:22年辦案經驗、專業理論扎實、誠實信用負責。
合同作廢怎么處理
2020-12-24政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嗎
2020-12-07如何寫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2-25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初入職場必須了解的十個法律問題
2021-02-22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推薦最佳車險方案
2021-03-01保險合同無責不賠屬霸王條款
2021-03-05《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在網上購買保險時,如何防范風險
2020-11-08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保險抗辯權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