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護不當引發未成年人權益受損現狀
2014年至2016年,審理未成年人侵犯財產類犯罪案件共計22件26人,其中盜竊案件18件20人,搶劫案件4件6人,同期審理被告人或被害人系未成年人的性侵害犯罪案件24件24人,涉及罪名為強奸罪、強制猥褻罪以及猥褻兒童罪;近三年,審理撫養費糾紛、變更撫養關系糾紛、探望權糾紛共計218件,綜上因監護不當引發未成年權益受損比例占65%。
雖然每個案件的發生都有其具體原因,但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已經成為引發上述案件發生的重要潛在因素。通過對審理案件的梳理認為,導致監護不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
(一)父母監護錯位致未成年被監護人權益受損。我國法律規定父母為未成年子女的第一順序監護人,但現實生活中,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許多家庭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負擔起照顧未成年子女的職責,許多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長輩對孫子女生活的干預程度已經超越孩子的父母。這種隔代監護雖能緩解父母工作和生活的一定壓力,但與此同時往往帶來諸多問題,一是長輩由于能力或者知識的缺乏,這種過度干預有時反而會影響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例如耽誤孩子治療、影響孩子正常的受教育權等等。二是長輩往往采用溺愛、放縱的監管方式,不能很好的引導孩子,導致未成年人性格產生缺陷。
(二)監護人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其主要表現為監護人在特定的場所,例如在游樂場、電影院等戶外場所或者特定狀態,例如在行駛中的汽車里等特定情況下,監護人沒有履行相應的監護職責,疏于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對于許多戶外場所,監護人無法掌控的因素較多,而未成年被監護人本人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常常無法及時意識到危險存在,因而監護人一時的疏忽就可能導致未成年人人身權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
(三)監護人教育方式不當,溝通方式簡單粗暴。部分監護人在與未成年被監護人進行溝通時缺乏耐心和循循善誘的教導方法,有的甚至有打罵現象,造成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傷害,上述監護方式不僅影響正常親子關系的建立,而且不利于未成年被監護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監護人之間矛盾較深,把孩子當做報復武器。審判實踐中,夫妻雙方因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感情破裂而離婚,但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夫妻離婚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并未因此喪失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但不少監護人在夫妻雙方離婚后,往往將夫妻之間的矛盾延伸至未成年被監護人,造成監護人無法與未成年被監護人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甚至出現監護人肆意辱罵、言行刺激未成年被監護人,給未成年被監護人留下心理陰影。
(五)目前社會對因監護不當導致被監護人權益受損的救濟體系尚不完善。盡管我國法律規定了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侵害被監護人利益應當承擔的民事及刑事責任,但未明確賦予特定機構具有專職的監護監督職責。一方面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缺乏自我救助的能力,亦因欠缺訴訟行為能力而無法單獨向監護人提出告訴;另一方面在我國多以身份、血緣關系為基礎確立的家庭監護關系中,作為第三方的個人或者單位很難介入其中。另外,面對不斷增長的流動人口,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對于人戶分離未成年人的監督、管理和保護也存在一定盲區。
二、針對上述情況,建議如下
針對監護不當引發未成年人權益受損的現狀,希望開展“五托五帶”綠絲帶活動,即依托特色審判、法治資源、親職教育、多方合作、社會觀護五個方面工作帶動少年、家庭、學校、政府、社會五類群體對未成年人監護現狀的關注,構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立體化網絡。具體措施如下:
(一)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樣的親職教育。撫養、探望類民事糾紛中,監護人大多并無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主觀故意,而是存在對監護責任認知錯誤以及對如何履責不甚明了的情況。為此,希望通過以下三種形式相結合立體全方位提高監護人監護責任意識:一是,通過學校組織的家長會滲透法制內容,對家長開展以監護責任為主的婚姻家庭法制教育;二是,前往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家長親職教育,提高家長的履責能力;三是,邀請專家舉辦講座為家長答疑解惑,并以此為基礎針對性地開展互動活動以鞏固成效、擴大影響。
(二)加強與婦聯、共青團、社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在因監護不當引發的刑事或民事案件中,權益受損的未成年人往往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僅依靠其自力救濟難以實現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為切實保障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區分情況介入該類案件的處理:1.審理時發現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監護人虐待的,及時聯系居委會、婦聯進行介入;2.發現未成年人家庭貧困影響其正常生活、就學的,及時聯系教委、民政部門進行相應解決;3.發現未成年人行為怪異、存在心理問題的,及時聯系團委、心理援助部門進行相應處理。形成一個多部門協調合作,化解矛盾根源的審判模式。
(三)進一步完善和推廣社會觀護制度。自2015年12月與區婦聯建立“相伴青春”觀護站并加入高院“百例社會觀護計劃”以來,已對10余起撫養、探望類案件開展社會觀護,其內容為通過社會觀護員介入,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參與案件調解以及對生效裁判文書執行情況跟蹤考察,實現對涉訴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情況的及時干預。社會觀護對踐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協助法院準確判斷涉訴未成年人成長利弊、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的水平均具有重要意義。
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律師咨詢服務,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婚禮不領證是騙婚嗎
2020-12-16申請專利費用減緩辦法的有關通知
2021-01-08車輛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14裝修工程沒有資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8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哺乳期可以調崗嗎
2020-11-21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法律規定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04停車費施救費及車輛損失鑒定費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0-12-19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再保險公司概述
2021-02-12如何辦理土地轉讓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