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的專家侵權責任是如何的
一、律師專家責任的概念和定義
部分學者認為,專家責任是指具有特別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員在履行專業職能的過程(執業)中給他人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其定義包含幾個方面的構成要素:1、責任的主體是“專家”。一般認為,這主要包括會計師、醫師、律師、設計師、公證員等專業職業行業的從業人員;2、在履行執行職務過程有過錯;3、造成損失;?4、損失應由專家承擔或分擔。依此概念,律師的專家責任應定義為:“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并且依法取得律師資格的執業律師,在向社會公眾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因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害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但是,隨著律師業的發展,律師的職業群體不斷擴大,并存在專、兼職律師,還有公司律師、公職律師的區分;律師職業活動已廣泛的觸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律師專業化分工細化和地域差異加大,上述概括性的定義不能涵蓋律師職業的全部情況。
二、律師作為專業人員承擔侵權責任的性質和范疇
對專家責任的性質主要有合同責任論、侵權責任論及混合責任三種不同觀點。合同責任論認為專家責任是基于專業委托合同產生的民事責任。侵權責任論認為,專家責任雖然建立或開始于合同關系,但由于信息不對稱,接受服務方很難期望實現意思自治,得到實質平等的保護,因而應在合同關系之外尋求對相對方的特別保護,這種保護只能以侵權行為法來調整。混合責任論認為專家的責任兼具兩種責任的特點,甚至認為:“沒有任何第二個債法領域中的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之界限像這里這樣的模糊。”?一些學者認為,法律允許受害人在合同責任與侵權責任中選擇。還有的學者認為,只有對與專家有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專家負合同責任,但對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才負侵權責任。
筆者認為,從侵權責任的產生來看,其從來就不排斥與合同責任存在競合,只要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同時發生了侵害人身、財產、名譽等等權利的情況,受害人就擁有相應的選擇訴權。問題是,如果家“專家責任”作為侵權行為法調整的一種特殊侵權形態,其就應與乘客在乘坐公交時因急剎車摔傷這樣的普通的責任競合情況相區別。只有確實因為“專家”的特殊身份而導致受害人以合同或一般侵權責任追償存在困難,或不能得到充分救濟時,才有必要引入的侵權責任。也就是說,“專家”責任應是專業人員在服務或委托合同之外,因為其特殊的“身份”和法律關系,而應被侵權法“兜底”的,以保護受害人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救濟的一種法定民事責任。既然如此,專家責任應當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責任。
要確認侵權法如何來“兜底”,涉及到專家責任的范疇問題。就本文論述的律師的專業人員責任而論,一些學者認為,律師可能承擔責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因違反合同導致的民事責任:指律師違反或不適當履行法律服務的委托合同規定的義務導致律師作為合同一方當事人應負的責任。這類責任行為包括未全面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前者如未能按照要求的規定內容提供法律服務,如承諾了但未能進行凋查取證、起草法律文書、立案、出庭等服務活動。后者包括提供法律服務的時間的不適當(如未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法律意見書、拖延提起訴訟的時間等)、主體的不適當(如合同指定由高級律師完成的法律服務,律師事務所指定剛執業的新律師完成)、形式和內容的不適當(如要求提供書面的文件、證據而未提供,計算錯誤等情形)和律師未盡合同法規定的隨附義務(如即時提醒和通知當事人準備相關材料或重要的期日)。
(二)律師做出侵權性質的行為導致的民事責任:一些學者認為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因故意或過失損害了委托人被法律保護的權利,包括幾種情況:1、遺失、損壞重要證據;2、泄露委托人的隱私;3、越權代理;4、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當事人爭議的利益;5、侵占當事人的財產等等。
(三)專業失職造成的民事責任:一些學者認為這類行為一般包括幾種情況:1、律師未在訴訟時效期內采取法律措施導致喪失當事人權利消滅、喪失勝訴權或上訴權等的。2、根據具體案情應當申請保全措施(包括證據和財產保全)而沒有申請,導致不利法律后果的;3、律師對證據的收集、調取、運用不符合要求和職業規范,導致當事人損失的;4、律師對委托事務的法律性質、法律關系、法律主體分析錯誤,導致敗訴的;5、律師對即將發生或明顯可以預見到的法律風險不進行相應的提示和告之,導致當事人損失的;6、律師提供的法律解決方案嚴重不具備專業性,導致當事人增加商業成本、貽誤商機或其它造成重大損失的;7、律師為當事人出具違法或虛假的、不可實現的、給當事人增加負擔的法律意見,或存在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致使當事人或其它第三人造成重大損失的等等。
就以上幾種形態的“律師侵權責任”,筆者認為,違反合同導致的責任,不屬于侵權法中的“專家責任”。因為當事人在與律師事務所簽訂的合同未能得到履行時,憑借合同的具體約定可以確認合同中律師的義務是否全部履行,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違約之訴請求賠償。以違約行為請求救濟,相較普通侵權之訴,當事人所負的證明義務較低,只需證明合同關系的存在和約定義務的未能完成,而不用對過錯、因果關系等復雜的法律技術問題。?根據合同法的一般原則,一方違反合同約定的,守約方有權請求繼續履行合同、賠償損失,如果雙方約定的違約金等損失賠償方式不足以彌補,當事人甚至可以請求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對于律師在委托或服務合同中約定的違約情況,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合同法的規定獲得救濟,因此如在侵權行為法的體例中再把這部分內容包括進去,可能會造成體例上的混亂。
第二類的一般侵權的行為,應當也不屬于侵權法中的“專家責任”,原因是這些侵權行為不屬于專業人員提供服務中特有的侵權行為,當事人應通過普通的侵權之訴,或是合同之訴(如越權代理)的方式得到救濟。如果因為律師等具有“專業人員”的身份,就將其服務過程中的普通侵權行為列入“專家責任”,將會因專家責任應適用的歸責原則擴大,這對于專家群體是有失公平的。同時也可能導致立法體例上專家侵權與普通侵權的責任規定的競合。
第三類是專業失職的責任,體現為律師雖然根據委托合同提供了服務,但其服務未能達到律師作為一個“專業人員”應具有的水準,或未能盡一個比非專業的普通人要求更高的注意義務,未能給當事人帶來預期的利益或造成進一步的損害。在這類情況中,在很多情況下律師在表面上完成了委托合同要求其要處理的事務,而辦案的記錄、訴訟資料又掌握在律師手中,如同病人的病歷由醫院掌握,因此當事人如果以合同之訴的方式尋求救濟,將會突顯當事人的專業弱勢和舉證弱勢,使其處于不利的地位。同樣,如果當事人以普通侵權之訴的方式尋求救濟,要由其證明律師的服務不具備專業水準的要求且導致損害,律師的行為與權益損害有直接因果關系也是十分困難的,甚至當事人連損害的程度和由此造成的損失大小都無從準確判斷。因而對第三類的情況應屬于侵權法中的“專家責任”,應由侵權法予以特別調整。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最高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正是以侵權的民事責任形態,來規定律師和其它專業人員對于“因對重大事件作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應承擔的責任,屬于對專家責任的一種規定,當事人得直接適用該規定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這值得在侵權法的制定中予以借鑒。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律師的專家侵權責任是如何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律師的侵權責任是指,在向社會公眾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因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害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勞動合同怎么確認勞動關系
2020-11-23土地劃撥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06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投保家庭財產保險應當考慮哪些事項
2021-01-31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被保險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9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違反交通安全法拒賠合理嗎
2020-12-30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