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傷害賠償案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傷害結果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活動有關聯的;另一類是傷害結果與學校教學、管理活動無關聯的。
(一)學生傷害結果與學校教學、管理活動有關聯之責任承擔。
此類情形對學校應依過錯責任原則來進行歸責,即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9條里,對學校應當承擔責任的12種情形作了列舉性規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1)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2)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的;(3)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的;(4)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5)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6)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7)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8)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9)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10)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11)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12)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根據性質,可將這12種情形大致歸責為兩種:一是教師履行教學、管理之義務期間所產生的學生傷害,如體罰、毆打、辱罵學生等所形成的傷害后果。二是學校在進行教學、監督、管理活動中所造成的學生傷害,如校外人員進校向學生尋釁滋事,學生報告了校保衛科但未引起重視并加以阻止,造成學生受到的傷害。對于教師在履行教學、管理之義務中形成的學生傷害,因其行為屬代表學校所履行的職務行為,故該行為所產生的后果應由學校承擔,即學校對此種學生受傷害之結果應承擔賠償之責任。如學校認為該學生之受傷害結果系因教師違反職責所造成,可向該教師另行追償。
對于學校的教學、監督、管理活動中所造成的學生傷害,學校無疑要承擔賠償之責。但在確定學校之賠償責任時,司法實踐中應把握一個原則,即對不同年齡階段之學生,學校所應承擔的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之程度亦不相同,應區別對待。學校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學生所應盡之注意義務要高于限制行為能力學生,而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學生之注意義務又要比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學生更高。比如,一幼兒園教師在課間休息時離開校園外出打電話而將學生留在教室里,造成學生打架刺瞎眼睛,此時幼兒園應為未盡到注意義務,對傷害結果的產生存有過錯。但若此情形出現在中學里,而學校已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意識方面的教育,則學校沒有過錯,傷害的結果應由學生的監護人按無過錯原則承擔責任。因為中學的學生已具有了相關的認知能力,對打架刺瞎眼睛的危害性和后果的嚴重性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顯然有利于幼兒園里的學生。當然,學校承擔賠償責任,應以學生的傷害后果與學校、教師的教育、管理等行為有因果之關聯為前提。由于這種因果關聯情形多種多樣,難以形成較為系統的歸類,因此實踐中我們必須對這種因果關聯的具體情形進行認真研究,科學確定之,方能正確確定學校所要承擔之責任。
(二)學生傷害結果與學校教學、管理活動無關之責任承擔。
如果學生的傷害結果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活動之間沒有因果關聯,則學校應為無過錯。依前述之過錯責任原則,既無過錯,則無賠償責任。《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11條、13條和14條里對學校不承擔法律責任的具體情形亦作了規定。此類行為可分為三種:一是學生間所形成的傷害;二是學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傷害;三是其他行為造成的傷害。
對于學生間所形成的傷害,若與學校之教育、管理活動有關聯(如發現學生打架未予制止而造成傷害),自然可依前述之觀點以過錯責任對學校進行歸責,由學校承擔相應責任。而此處所論及的是與學校教學、管理活動無關之行為,此時學生間之傷害有的可依過錯來劃分責任(如侵害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的可依無過錯責任來歸責(如侵害人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在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時候,雖然對于加害人即被告一方,是以其造成的損害結果作為歸責標準,不考慮其主觀過錯的,但并不是不考慮受害人的過錯,因為受害人的過錯對無過錯責任的范圍確定是有影響的。有的還可依公平原則來確定責任(如學生間互相玩耍、游戲而造成的傷害)。有很多學者認為,公平責任原則主要適用于侵害財產權案件,不宜適用于侵害人身權案件,其理由是,由于公平原則的目的是平衡當事人之間的財產狀況和財產損失,并對不幸的損失在當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但筆者以為,公平責任原則既可適用于侵害財產權的案件,也可適用于侵害人身權的案件。侵害人身權的損害賠償爭議,爭議的內容并不是人身權的本身,而是人身權造成損害之后,如何解決因為侵害人身權所造成的財產損失之賠償。因此,從實質上說,解決侵害人身權的爭議,仍然是解決財產的爭議,公平責任原則同樣適用。故有的學者認為,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除了《民法通則》第132條外,還包括第133條規定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致人損害以及第129條規定的緊急避險。對于學生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傷害,如學生受了教師的正常批評教育而自殺,或自己不注意而撞傷等,因此種情形沒有積極加害人,學生所受之傷害系自身行為的后果,也就是說,學生既是侵權行為的加害人,也是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具有角色的二重性,對此其應對自身受到的傷害承擔責任。對于此種情形,不能依公平原則硬拉學校來承擔責任。對于其他行為所造成的學生傷害,則可視具體情況來確定責任。比如學生為學校搞義務勞動過程中而受到的損害,雙方均無過錯,就應根據民法通則《意見》第157條之規定,依公平原則來確定責任。如果學生是受到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然性侵害造成的侵害,而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那么就應依過錯原則來確定學生與侵害人之間的責任承擔。而如果學生的傷害是由于地震、雷擊等不可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保險過期兩個月有效嗎
2021-01-24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要簽名
2020-12-30拘留交的保證金會退嗎
2021-02-26阻礙施工的治安處罰是什么
2021-03-23在中國履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的管轄權
2020-12-12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域名轉讓以后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2020-12-15紅字發票信息表怎么填
2021-01-25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都有哪些
2021-02-06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勞動調解組織有哪些,勞動調解協議有強制力嗎
2020-12-08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被派遣的員工與用工單位的人算是同工同酬嗎
2021-02-03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