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侵權糾紛認定條件有哪些
1、受害者死亡時,當事人的身份確定。
因環境污染而導致人死亡,這種情況下,如何確定當事人的資格。在此認為可以參考一般侵權案被侵權人死亡下當事人確定的原則,并結合繼承法有關內容來確定。
受害人的繼承人或遺贈人有權在繼承受害人財產的同時,依法享有追償權,可以受害人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加害人給予賠償。賠償的范圍包括醫療費、喪葬費等。如果被害人生前還有撫養人和贍養人,則加害人還需依法支付撫養人和贍養人必要的生活費。
依法享有繼承權的所有繼承人都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時,依據一般法律原則,則視同受害者本人放棄起訴權。
2、關于環境共同侵權案中的被告確定。
所謂環境共同侵權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加害企業的排污行為導致他人人身或財產權益遭受同一的、不可分割的損害。環境共同侵權行為又可以分為環境共同致害行為和環境共同危險行為兩類。所謂環境共同致害行為是指行為人排放的污染物共同造成他人損害。而環境共同危險行為則是指侵害后果是由污染危害行為的多個主體中的一個或數個所致,但不能判明加害具體由誰所致的情形。由于環境共同侵權的復雜性,導致原告在準確認定被告時困難。鑒于環境污染訴訟的原因分析之復雜性和高技術水準性,在此認為,在法院受理審查該類案件的起訴時,只要原告能夠提供初步證據證明該污染行為可能為被告共同為之,法院即可認定它們為共同被告,至于各被告人是否是真正侵權人、是否與本案存在直接的利害關系,則是審理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審查起訴所需要認定的。
3、其他特殊當事人的主體資格認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這種直接利害關系的規定對于環境保護十分不利。整體環境以及大氣、水流、海洋、風景名勝區等環境要素作為一種“公共財產”,為全體公民所共有,在許多情況下,個人、單位或團體很難成為其直接利害關系人。因此,放寬環境侵權主體的資格勢在必行,許多國家在法律上已經確定取消此限制。在此對下列兩類特殊主體的原告資格做簡單分析:
4、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原告資格。
如上述所論,在環境污染侵權訴訟中,由于受害人數眾多,而且常常會集中在一起,因此,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等基層自治組織通常在協調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關系上起到積極作用,在協調不成時,由于這類自治組織不是法律規定的一級國家機關,這時便可適用訴訟法上的“訴訟擔當”理論,以自己名義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這樣便于保護廣大受害群眾的合法利益,也減少推選代表人等手續,提高訴訟效率。
5、受害者所在單位及有關組織支持訴訟問題。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單位或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所以當被害人具有種種原因不便起訴時,相關組織可以依法予以支持起訴。支持方式可以是精神上、道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法律上、物質上的幫助。當然,這類單位和組織不是以自己名義提起訴訟的,必須是以受害者名義提起訴訴訟的。
遇到環境污染侵權糾紛時,想要爭取權益的人可以找律霸網律師進行詢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合同早于借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05涉外婚姻中介公司違法嗎
2021-03-24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如何確定
2021-03-14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占有改定的物權效力范圍
2021-01-18對銀行抵押的房產法院能查封嗎
2021-01-21擔保合同無效怎么處理
2021-03-04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保險合同是否為有名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1-03-03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