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擔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四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二、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特點
第一,主體不平等。對于一般侵權行為來說,加害人和受害人地位具有平等性、互換性和特定性。而在環境侵權中,加害人多為具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受害人多為缺乏規避與抵制能力的一般公眾,地位處于不平等狀態。
第二,侵害缺乏直接性。一般侵權行為直接作用于個別受害人的財產和人身,比較單純、直接,易于確認,受害人可用財產權和人身權為依據獲得救濟;環境侵權行為往往要通過“環境”這一中介物間接作用于人身及公私財物。而環境諸要素,如空氣、陽光、水等則被認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客觀存在,經濟學上稱為自由財產,人們不可能對其占有和支配,不具備民法所稱的財產性。更有甚者,經濟活動產生的廢棄物排放環境中,被傳統民法理論視為行使企業財產所有權或經營權的具體表現。正因為如此,才產生了環境權,作為環境損害的救濟依據。
第三,導致環境侵權的排污行為具有“合法”性。從法律價值判斷,一般侵權行為具有違法性或違反社會道德;而導致環境侵權的各種排污行為,在現有生產技術水平下多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附隨的產物,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妥當性,這些甚至是合法行為。
第四,環境侵權具有連續性和不確定性,一般侵權行為一般是一次性的,或持續時間很短,損害隨著侵害行為的實施而立即發生,受害人及司法機關易于認定。環境侵權常具連續性、反復性,通常要通過廣大的空間和長時間的積累并經多重復合效應,其損害才能發生并顯現出來,具有積累性、滯后性和不確定性。這樣何人為加害人,侵害行為何時發生,有無過錯,行為與結果之間有無因果聯系都難以判斷。環境侵權的上述特征使得傳統民事責任理論對環境損害難以發揮妥善救濟功能,此種現象違背了人類公平正義的理念,有必要對傳統的民事責任理論加以修正和發展,但就整個法律原理而言,也不能因環境侵害救濟而改變整個民事責任理論和制度。因此,環境民事責任的概念、理論、制度產生了,它僅適用于環境侵權領域。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是在傳統民事責任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形成的,是民事責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環境侵權的特殊性同時又使它成為一種特殊的,相對獨立的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權利依據不同。傳統民事責任一般以財產權和人身權為依據,而環境民事責任除以財產權和人身權為依據外,還以環境權益作為追究民事責任的依據。
第二,歸責原則不同。傳統民事責任以過錯責任原則為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是例外。而環境民事責任則主要是一種無過錯責任。
第三,利益衡量機制被廣泛運用。由于環境侵權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會有用性,在確定加害人之責任及其所承擔的責任形式時,不得不對雙方的利益進行衡量,從而決定加害人之責任及其責任形成。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看守侵犯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賠償主體是誰
2021-01-23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工傷取鋼板費應該怎么主張
2021-02-26最新發明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交通事故賠償項目參照標準
2021-02-22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公證處公證保全時要拍視頻嗎
2021-03-18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勞動關系轉移協議
2021-01-09壽險理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1-22產品責任的成立要具備哪些要件
2021-02-12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侵權人賠償后保險還賠嗎
2020-12-11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