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對自認制度沒有作明確的、詳細的正面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頒行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第75條以司法解釋的形式首次對自認制度作了確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再次間接確認了明示自認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比較全面、準確地規定了自認制度。從司法解釋及有關規定上來看,當事人自認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有:
一、對方當事人無須舉證,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二、約束法院,對于自認的事實法院必須予以認可。(涉及人身關系的除外)。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一下自認的法律后果。
甲開一家超市,乙負責為其供貨。雙方才開始業務往來時每次送貨收貨都有手續,但雙方業務時間久了之后,甲收貨時就不再為乙打收到條,乙也認為雙方業務關系一直很好,因此乙在收到甲的貨款時也沒有打收到條。后因甲長期拖欠乙的貨款不給,乙將甲訴至法院,要求甲支付貨款16000元。在庭審過程中,乙方沒有證據證明其給甲送貨,但在法官詢問甲乙雙方是否存在業務關系時,甲承認乙為其送了貨,價款為16000元(在甲的角度看即自認)。因為甲的自認,免除了乙的舉證責任,但甲同時又說已經給乙貨款12000元,實際他只欠乙貨款4000元,但是因為甲沒有證據證明其已經給乙貨款12000元(因甲沒有收到條),所以法院最后判決甲支付乙貨款16000元。事實上甲確實給乙已經支付了12000元。
從上個案例可以看出,如果甲在庭審過程中不自認,即不認可欠乙16000元貨款,則本案依照舉證規則,則應由乙來舉證其與甲存在業務關系,并且甲欠其貨款總額為16000元。事實上乙也不可能舉出證據來證明甲欠其16000元,從而乙要承擔敗訴的后果。但是恰恰是甲的自認,使乙免除了舉證責任。而甲主張的已經給乙12000元的事實因為甲沒有乙的收到條而無法舉證,根據舉證責任的有關規定,甲對這一事實舉證不能的情況下就要由甲承擔不利后果,因此,即使事實是甲已經將12000元給了乙,甲只欠乙4000元的情況下,法院依照有關法律規定,仍要判甲支付乙貨款16000元。而造成這一不利后果的直接原因就是甲在庭審過程中的自認。
自認可分為:
1、純粹的自認,也叫單純的自認;
2、附加限制的自認,即自認以后又附加一個條件;如上所舉的例子,甲的自認就是一個附加限制的自認。但附加限制的自認必須有證據證明自己所加的限制,否則后果與純粹的自認相同;
3、附加理由的自認,也叫附加理由的否認;如上所舉的例子,甲的自認就是一個附加理由的自認。但附加理由的自認必須有證據證明自己所加的理由,否則后果與純粹的自認相同;
4、擬制的自認,當事人到庭。當事人到庭沉默不語或回答不知道,如果是應當知道或者親身經歷而回答不知道的,一般認定自認,除此之外,不認定自認。另外,當事人到庭,拒絕質證沒有合理的理由的,也認為構成自認,不質證有正當理由的,對方當事人還應繼續舉證。
5、擬制的自認,當事人不到庭。如果沒有正當理由不到庭,看作對原告訴訟請求的允諾,認定自認,如果原告沒有正當理由不到庭的話,就按撤訴對待,而不是自認。如果有正當理由不到庭(如公告送達等),不能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由此可見,自認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要慎用,一切在以事實為根據的基礎上,重視證據的收集,重視證據的運用,在訴訟過程中用證據說話,不盲目自認,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達鴻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律師、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廣州律師協會會員,現任廣東安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從事法律工作近十年,具有豐富的訴訟和非訴的經驗。擅長處理勞動爭議、交通事故、合同糾紛、房產糾紛、婚姻家庭、公司股權并購及各類刑事案件。自執業以來,承辦過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合同、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同時兼任多家企業常年法律顧問。經辦的刑事案件中,有多人被取保候審或被宣告緩刑;在經濟合同事務以及債權債務方面,從事法律成功的為當事人追回多催不還的欠款以及貨款;在勞動工傷方面,為勞動者追回拖欠的工資、加班費、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工傷事故方面,抓住關鍵點,成功為當事人申請認定為工傷,實現勞動者的權益最大化。
產品侵權的舉證責任誰來承擔
2020-12-20了解勞動糾紛的調解程序與常見種類
2021-02-10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房子會被執行嗎
2020-11-10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保險經紀人具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2021-02-28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失業保險待遇轉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6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機動車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必須一致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