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近一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保障水平還較低,其中,被征地農民和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是整個體系中的薄弱環節,律霸網詳細介紹2015年農村征地補償標準問題。
國務院自2006年起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對象、資金來源、待遇水平等作了規定,明確要求“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不得批準征地”和“先保后征”。但有些地方的社保資金籌措不能完全到位,一些被征地農民還未納入基本生活或養老保障制度。全國人大農委建議,修改《土地管理法》,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完善征地程序,增加社會保障費用,逐步建立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的長效機制。
此外,全國人大農委還建議,抓緊出臺農民工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續接有關規定,解決他們在流動就業中的關系轉移問題;對建筑業和其他具有危險性特征行業的農民工,要建立強制性的工傷保險制度;對靈活就業的農民工,應當允許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參加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或農民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統一年產值倍數,應按照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確定;按法定的統1年產值倍數計算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用,不能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應當提高倍數;如果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統籌安排,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給予補貼。經依法批準占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按當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補償標準執行。
有條件的地區,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可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省域內各縣(市)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執行,實行征地補償。制訂區片綜合地價應考慮地類、產值、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
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戶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訂。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應全部用于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
了解農村征地補償標準的基本知識和法律規定,有利于我們農村征地的進行,也有利于征地補償的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如何融資
2020-12-25同居關系可要退回彩禮嗎
2021-01-26財產保全還需要自己抵押什么嗎
2020-11-282020年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及賠償是多少
2020-12-02交通事故賠償有期限嗎
2021-03-23如何通過支付令追債
2021-02-03單位集資房糾紛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08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問題
2021-02-23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保險理賠流程介紹
2020-12-17車輛轉借他人 保險不牢靠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