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員賠償扣稅標準是怎么樣的?
裁員賠償扣稅標準是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員工獲得經濟補償金是需要扣稅的,但員工被企業裁減之后經濟上將更為困難。因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發布兩年后,財政部頒發了有關經濟補償金免稅的新規定。
二、員工辭退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方法是怎么樣的?
(一)第一條《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單位在以下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下,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1、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根據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工作年限滿6個月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放,不滿6個月的按半年算;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公式: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2、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根據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放;因病或非因公負傷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公式: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 醫療補助費(醫療補助費不低于6個月的工資)。
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根據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放,最多不超過12個月。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公式: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4、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根據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放。因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公式: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
5、經濟性裁員的根據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放。
6、用人單位逾期給付經濟補償金的計算:經濟補償金=原經濟補償金 額外經濟補償金(額外經濟補償金=原經濟補償金×50%)。
7、用人單位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賠償金:賠償金=經濟補償金總和×N=工作年限×月工資×(1 50%)×N。
(二)第二條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的計算
1、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的計算:賠償金=錄用費用 培訓費用 直接經濟損失 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2、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條款賠償金的計算:賠償金=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或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潤) 合理的調查費用。
(三)第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連帶賠償責任
1、賠償金總額的計算公式:賠償金總額=直接經濟損失 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用人單位承擔70%以上)。
2、用人單位賠償金份額的計算公式賠償金=賠償金總額×N(70%≤N≤1)。
3、勞動者賠償金份額的計算公式賠償金=賠償金總額-用人單位的賠償金份額。
注:不同地區政策有所不同,請以實際為準。
綜合上面所說的 ,裁員用人單位是需要支付相應的補償金,對于此補償金也是屬于收入的一種從而需要支付個稅,但前提也要符合法律所規定的條件,只有達到了規定的金額,才會依法的繳納,所以,作為納稅人屬于自己的義務就一定要遵守。
哪些情況用人單位可以經濟性裁員?
裁員補償交稅嗎?裁員補償金標準是什么?
裁員補償的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原告如何申請陪審團
2021-01-19律師有后付費的嗎
2021-03-24不服專利復審決定的具體救濟怎么做
2021-01-10診斷證明是與傷殘鑒定嗎
2021-01-24交通死亡事故最高賠償多少錢
2020-12-21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怎么辦
2021-01-23合同債務常見風險有哪些
2021-03-08如何解除收養關系
2020-12-15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商標糾紛能進行法院調解嗎
2021-02-11如何鑒定交通事故車損
2021-01-04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9水電安裝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0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2020-11-08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2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