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名譽的問題我們認識的是越來越深刻,我們大家現(xiàn)在接收到的教育普遍的提高,對于名譽方面的問題我們都是非常的關注。現(xiàn)在生活侵犯他人的名譽權來進行謀取利益的現(xiàn)象也是越來越多了。那么如何認定侵害名譽權呢?有何規(guī)定?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損害事實,指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財產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損害的客觀事實。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guī)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xiàn)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xiàn),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xié)助即可實現(xiàn)。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指對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而使他人的名譽受到侵害;語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當眾出丑。文字侮辱,即通過文字,圖形等對他人進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lián)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lián)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間接地因果關系,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于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四)行為人有過錯。
行為人有過錯是構成侵犯名譽權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后果發(fā)生的,就是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故意。過失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fā)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至于發(fā)生了損害他人名譽權的后果。
對于如何認定侵害名譽權的問題我們國家是有相關的認定標準的,大致情況下可以分為四條。其中我感覺最重要的一條也就是證據(jù)和違反法律的這一條,因為只有我們有了證據(jù)同時他違反了法律我們才可以對他進行相關的起訴程序來認定侵害了名譽權。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侵害名譽權糾紛
侵害名譽權賠償損失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營企業(yè)暫行條例內容是什么
2021-03-21行政處罰程序違法怎么辦
2020-12-01勞動局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24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責任認定書屬于結案嗎
2020-11-22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試用期離職老板不簽字怎么辦
2021-02-28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山洪災害保險賠嗎
2021-03-23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zhí)行主體是誰
2020-11-23淺析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
2021-02-01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保險公證人管理規(guī)則
2020-12-07出口買方信貸保險
2021-02-09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權利和義務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