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是指犯罪嫌疑犯人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犯罪嫌疑人非法侵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在主觀方面是故意,表現為犯罪嫌疑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有預見為主觀要件,至于對這種危害結果的大小、輕重有無明確、清晰的認識,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故意傷害至人重傷或死亡的,他的涉嫌犯罪本質并未發生變化,只是按不同的法定刑處罰。
故意殺人罪:是指犯罪嫌疑人非法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犯罪嫌疑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犯罪主體應當年滿14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謀財害命、殺人滅口等。
通過以上這兩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不難看出,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既遂、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不僅危害結果相同,犯罪手段、行為方式極為相似,在主觀上都出于故意,都是明知故犯,因此,很容易混淆。區分二者界限的方法是,要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殺人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犯罪嫌疑人沒有造成死亡的結果,也應當定位為故意殺人罪;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傷害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即使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應當定位為故意傷害罪。當然,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形成是屬于思想、思維意思的問題,他是人的一種內心活動。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是區分這兩種罪名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司法實踐工作中在判斷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具體形成時,必須全面、客觀綜合分析案件相關方面的各種證據,分析行為人的犯罪動機等因素,來認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從而正確區分、界定故意傷害(致死)罪與故意殺人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沒達到傷殘怎么賠償
2021-02-07開成人用品店需要什么證件
2021-01-15對于實習期員工口頭辭退可以嗎
2021-01-05有關機構拖欠老人養老金怎么辦
2020-11-20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醫療事故賠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021-02-24哪些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2021-02-28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申請回避的理由
2021-03-03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無償償幫工受傷的責任誰承擔
2020-12-11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1-08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
2020-11-29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