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侮辱名譽權經濟賠償標準是多少?
名譽權本身不是財產,不具有可以交換的經濟利益,但由于此種權利直接關系到公民和法人財產權的取得和喪失,因此侵害名譽權也會影響公民和法人的財產權益,如公民因遭受名譽的毀損而喪失某種工作的機會,法人因名譽毀損而遭受財產的重大損失。另外,受害人的恢復名譽而產生的費和支出,也屬于財產損害的范圍。財產損害既包括現有財產的損失,也包括可得利益的喪失,只要是侵害名譽權所引起的后果,侵權人就應當全部賠償。
二、侵犯名譽權的必須形式
(一)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徐良訴上海文化藝術報社等侵害名譽權一案的復函》中認為,被告趙偉昌根據傳聞,撰寫嚴重失實的文章“鎖甲三千元帶來的震蕩”和被告《上海文化藝術報》社未經核實而刊登該文,造成了不良后果,兩被告的行為均已構成侵害徐良的名譽權。
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侮辱名譽權也是名譽權侵犯的一種形式,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需要追究當事人的相關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可以對相關賠償責任進行認定和處理,但伴隨著民事賠償責任,還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具體情況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合法的認定。
侵害名譽權賠償損失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的法律責任
2020-11-23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違約損害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的不同
2020-12-03勞動法工傷誤工費
2020-12-01不得抵押的房地產有哪些?
2021-02-25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保證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2-14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保險費的計算方式
2021-01-29